虔诚地营造灵魂的本真与光环——浅析“赵振王诗歌的样子”

虔诚地营造灵魂的本真与光环——浅析“赵振王诗歌的样子”

祁 人

赵振王的诗因其本体抵达了真实、朴素、纯粹、自然、本真、粗犷和婉约的强烈反差,显现出勃发的艺术生命力。刚与柔的情感融合在语言的挤压下,表达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对土地、山峦、乡情、祖国的一往情深。他的诗歌以纯净的抒情姿态、朴素的抒情语言、自然的抒情形式抵达了三位一体的天然融合。能够真实地领悟到诗人进行创作时的那种原初的呼吸,他的萌发与指向,他的炽热与凝思,那么自然、诚恳、美好而掷地有声地裸露于你的面前,甚至他的呼吸与神态,都是自然与本原的灵现。他用充满真情的朴素语言抒发着个体生命对生活的认知与热爱,为自己的人生、为生命的律动与存活、为周遭的世界。

今天/我的文字里/能够拥有几坨马粪/那是诗歌的福分//粪的味道/引导我/在青草和青草之外/顺其自然地长大//在我行走姿势里/灌满了/马蹄的坚韧品质。

读完赵振王的《蹄印》,我不由自主写下一行“赵振王诗歌的样子”,写后自己却先笑了。

诗歌是什么样子的?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似乎没有谁能说得清楚。而我偏偏要写下“赵振王诗歌的样子”这样的字眼,好像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要谈“赵振王诗歌的样子”,似乎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诗,或者说关于诗的定义,而这又是个争论不休的千古话题,自古尚无定论。自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诗歌就诞生了,这应该没有争议也不算个问题。但是有了文字以来,什么是诗歌,诗歌应该怎么样写,什么样子的文字才算是诗歌,这些问题却一直缠绕着人们。依我之浅见,还是应该追根溯源,从文字的起源来探寻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显然,他是主张“劳动创造”论的。按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一旦用符号记录了下来,这样的符号就是文字,而这种文字便是文学了。毫无疑问,最初的文学注定是诗歌的,因为人类最初情感的表达都是融合着音乐、舞蹈、声音三位一体的形式,它们的密不可分体现了诗歌永恒不变的特点:韵律性、节奏感、可吟诵。

我相信鲁迅先生说的“杭育杭育”应是自然而然的思想表达,是不得不言说的激情喷发。如此看来,谁能自然而然地,最直接、最原初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谁就最接近诗歌的本质,谁就把握住了通向诗歌艺术世界的钥匙。并且,我还相信鲁迅先生的“杭育杭育”应是不拘泥于形式表达的。所以,我才在此写下“赵振王诗歌的样子”这样的文字,而并非哗众取宠。

当然,要谈“赵振王诗歌的样子”,在这里还要先说说赵振王的样子,只有知道了诗人赵振王的样子,才能更好地认识赵振王诗歌的样子,于我而言这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有趣的话题。

我认识赵振王时,正是他担任武警云南总队文工团政委期间来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有一天赵振王与米切若张一起来到诗歌学会,我们一见面自然便没有了陌生感。从此,也因为诗与酒而成为挚友。赵振王长得稍黑,一看就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汉子。

他饮酒海量,喝得再多也只是舌根稍短但没见醉倒过,着实令人惊叹。在众多聚会场合,赵振王少许言语,而舌根一旦发涩时,便举着酒杯向大家喊出他的一句名言:“用诗句做子弹/在扣动扳机时/留下优美的抛物线。”这是极为精彩的诗句,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至今犹绕耳旁。

对赵振王的诗歌创作,过去我有过这样的评价:“赵振王的诗因其粗犷和婉约的强烈反差,显现出勃发的艺术生命力。刚与柔的情感融合在语言的挤压下,表达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对土地、乡情、祖国的一往情深。”除了以上的特点,我以为更值得称道的是,赵振王的诗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纯净的抒情姿态、朴素的抒情语言、自然的抒情形式三位一体的天然融合,即朴素、自然、本真。

正如我在前文所述,谁能自然而然地,最直接、最原初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谁就最接近诗歌的本质,谁就把握住了通向诗歌艺术世界的钥匙。毫无疑问,读赵振王近期的诗作,便觉得他的诗写得自如了,写得放开了。他几乎没有在意所谓的抒情的格式,或者说他毫不拘泥于形式的羁绊。只有视野开阔、情感坦荡的诗人,才能毫不犹豫地一一道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感,才能不受内容与形式的束缚而自成一家,才能让自己的思想表达在艺术世界里游刃有余。赵振王自觉或不自觉地抵达了诗的本体:自然、纯粹、真实、抒情。

在这里,我不想就赵振王诗歌的创作进行一二三四的所谓分析,我相信读者在他的每一首诗的每一个词语中,一定能够真实地感觉到诗人进行创作时的原初状态。他的萌发与指向,他的炽热与凝思,那么自然、真实、美好地裸露于你的面前,甚至他的呼吸与神态,都是自然与真实的存在。还有什么评论的语言能够超越诗歌表层下潜在的真实与自然?如果一定要下个结论的话,我想说,赵振王诗歌的样子就是他的口语表达,他的思想表露、他的情感真挚,使得他的诗歌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

那么,赵振王诗歌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或者说赵振王诗歌以后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以为:每个人一生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的选择和努力决定了今天的成就,而今天的选择和努力又决定着明天。当一个诗人在生活中,有了丰富的人生积累,抑制不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崇尚,用充满真情的朴素语言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热爱,为自己的人生、为周遭的世界营造出一个虔敬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那么,他的诗歌必定是丰富多彩、斑斓绚烂的。这就是赵振王诗歌的样子。

赵振王曾是一位威严的军人,他的诗情竟是如此丰富多彩和诗意盎然!从赵振王的《生命线》已经见证这位《同路人》曾经《从哨位走来》,放飞《橄榄鸽》,翱翔在了《口令之上》和《红土之上》,如今他用《公仆本色》,正充满诗意地迈向明天:

相互遥望时/我们/都用脚尖着地/四个宽厚的脚掌/变成蹄印/像一匹老马/站在风中……

是的,凝视诗人赵振王与他的诗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他的未来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