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上,太阳光芒里的对话——关于保山文学现状的一次交谈
尹祈晓 赵振王
尹晓祈(以下称尹):我现在左手拿着《于坚集:O档案》,右腋窝正夹着《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两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书,我倒想看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可是,看着看着,我怎么就看到了唐诗?不论深度隐喻还是口语诗歌都有唐诗,看来是我需要反思。
赵振王(以下称赵):你能够在阅读里得到感悟,为你感到高兴。我出门当兵时,就小学“本科”文化,没有校园和阅读环境,与你现在所拥有的学习现状相比,有其悲哀的一面。
尹:我从不认为文化程度有多重要,只是为了就业。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诗歌一代与一代之间的距离怎么会那么大?读第二代诗人的作品与读第三代诗人的作品,让我感觉就好像在读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太大了!我认为我国诗歌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在探索、摇摆,却没有使现代新诗以独立的、全新的姿态与古代汉语诗站在一起。我现在很少写,因为我需要搞明白我在写什么,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赵:近年来,保山学院能够有你、杨清敬、唐明霞及朱加江这样的诗歌创作的领头人和组织者,是学院的幸运,也是保山诗歌的幸运。文学需要一批悟性高的人和愿意倾心创作的作家、诗人支撑,而保山的现状,恰恰是遇到这个瓶颈,而且,缺少创作上的领军人物和组织上的帅才,故而导致队伍、作品和影响力都处于云南全省末端,这是无可辩解的事实,谁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唱高调?只有依靠你们年轻的一拨人自觉地结队而行、列队出发和冲锋陷阵,经过不断努力,或许能改写保山文学的窘境。
尹: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来保山求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保山(甚至云南)还有诗歌。我的新诗学习是从初三那年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写的是古体诗词(如果那也算诗词的话),那时,在腾冲也买不到诗歌刊物,对当下的诗歌状况更不了解,对发表诗歌没有什么奢望。后来,在学院里,我们以高原诗社的名义,借图书馆这个平台开展一系列的诗歌活动,但是,效果不大。这次的“大学生诗歌展”最初是我提出来的。当时,只限学院内部。后来,经过大家商议后才扩大范围的,意图是借此机会,发现一些社会的写作者,便于今后大家相互交流。
赵: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和艺术良知的写作者,我欣赏并支持你们这次组织的大学生诗歌展。看得出来,你和你的诗友不但在自觉地书写,而且,还努力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去发现和发展保山范围内的诗歌人才和队伍,可见你们对保山的诗歌现状是担忧的,也是充满信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这份责任心,天地可鉴。
尹:责任心谈不上,顶多就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诗友一起躲在社会的边缘处自娱自乐罢了,这个社会很热闹。
赵:文学本不应该以区域划分,可是,全国都这样“分田分地”了。保山的作者就有责任为本土歌吟和抒写,守土有责啊。
尹:事实上,全国在各大刊物的支持和重量级诗人的支撑下,都快要被划分得一清二楚了,但在国际上我们却和别人越走越近,不玩特色,玩接轨了。我认为,一个地区就要有一个地区的特色,这样才能百花齐放。目前的情况是写作者不是以地方写作特色来区分,而是以人来区分的。就保山乃至滇西而言,显然没有“固”好本土,诸如《翡暖翠寒》《极地边城》等这些在全国都有影响的介绍保山的作品,居然不是本土作家创作的。你的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算是给保山诗人们争了一把脸。我认为,文学应有地方特色,而且,特色越浓郁越好,说明文学正在趋于成熟。
赵:你的分析虽有偏颇,却很理性。一个地区的作家承载不了本土的题材,确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像郑垧靖、杨善洲这样的重大题材,多由外援作家来完成,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除了影视剧,我觉得保山作家完全有能力完成诸如报告文学等体裁的创作,而事实上,我们的肥田沃土被他人霸种了,导致这样的窘境,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本土作家的火候和功力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其实,就重大现实题材来讲,保山也不应该忽略对“快女”段林希的宣传。但是,至今还是一个空白,有些遗憾。
尹:我和我的诗友们知道你很忙,却从内心里感觉得到你对保山诗歌的热心关注。所以,我们反复商议之后,想劳顿你担任“高原诗社”的顾问。邀请你担任顾问一事,我们已经想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敢提出来。但是,最近大家觉得写作上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就大着胆子贸然提出来,望你体谅,并待你回复,具体事宜再议。《高原》诗刊是我们几个诗友在保山学院自行编辑出版的内部诗歌资料,自去年秋季创刊以来,已经出版了四期。
赵:被你们看得起、记得住,这种幸福比果实还要丰厚。很乐意为高原诗社承担些许责任,问题是今年我不在保山,缺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果我答应的话,万一出现顾而不问或顾不及问,虚职加虚行,就是严重的失误和失职了,那我何以面对高原,拥抱高原?更谈不上行走高原了。
尹:这个不用担心,具体交流可在网上进行。我们将每一期的高原诗刊编辑好后,将电子版发给你,经你指导和审阅定稿后再印刷。如果可以的话,第五期就请你写一篇文字,作为卷首语刊发?
赵:缺了过程,唯恐做不好啊。既然已经临近假期,那就特事特办,答应你们写这篇卷首语。
尹:第五期样稿已发你的QQ邮箱,那就等待顾问的大作了。
赵:这很简单,不要把卷首语神秘化,我觉得我们这次的对话就是现成的一篇卷首语。最后,我摘录高原诗社唐明霞的诗作《高原,写给“高原诗社”》的一段诗句作结尾。
我们热爱这个地方
虽然叫高原
但每一寸土地都有我们的脉搏
骨子里也不曾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