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状元的名声——蒋怀洲《杨慎传》读后

杨状元的名声——蒋怀洲《杨慎传》读后

杨状元的名声,在云南是持久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长辈们就以口传文学的形式,灌输过我很多有关他的逸闻趣事,而且有些故事的完整性和文学性都不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长满了有关他的许多智慧故事。后来,一直在想,怎么就没有人写写这个杨状元呢?

这个愿望,在我不断的期待中反倒慢慢淡下来了。然而,今年初春的一天,喜得蒋怀洲出版的《杨慎传》(云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惊异的是,我并不知道好友蒋怀洲一直在构思和创作杨升庵的传记,居然就公开出版发行了,得书后,着实让我为之一振。有关杨慎三十六岁被永远充军云南永昌,并于七十二岁时客死保山走完他一生坎坷不平的人生旅途的起伏跌宕的故事,终于有了一本翔实的专著。这对于在云南传播汉文化的文儒杨慎,是一个极好的交代。尽管在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也就是杨慎去世六年后,皇帝驾崩前留下遗诏,为“议大礼”冤案者平反,但是,一生祈求官复原职的杨慎,却因此抱恨终身。

记得莫言在谈到云南的文学创作时曾说过,要写好云南必须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才行。而蒋怀洲就是生于保山长于保山这块杨慎发配之地的一名民间文学爱好者,也许他对杨慎有更多的话语权。

作为传记,蒋怀洲沿着杨慎一生的生命脉络,梳理清楚了杨慎发配云南期间的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年谱式地展示了状元不平凡的一生。从“传奇的童年”到“凄惨的晚年”,用完整的八个部分,多采用纪实的手法将其曲折经历呈现给读者,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对云南文学做出过贡献的杨升庵,更是让人明白了这位中国文化名人的坎坷一生。通过传记,读者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了解杨慎被充军永昌后起伏跌宕的生命故事。特别是第二次被从四川江阳押解回永昌,多次婚姻和几次到四川、重庆再服戎役的经历,读来掩卷含泪。有人认为,杨慎在云南的后半生,喊冤抱屈,以怨报怨,总是一副哭兮兮的样子,似乎从来没有振作过。看完《杨慎传》后,这种偏颇的认识就会被颠覆。杨慎在云南不但全心尽力著书立说,而且,几次远到临安府(今建水)等地讲学,为云南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付出过辛勤的劳动,并留下丰硕的成果。

杨慎在云南的名声到底有多大,也没有准数。但是,从保山的状元楼,到永平的升庵祠(初名杨状元歇脚处),到西山脚的升庵祠,再到开远的状元馆等,仅凭这些有据可查、实物可看的地点,就足以判断他留在三迤大地的名声如何源远流长了。就算不列举他的两千三百多首诗篇,就一首《临江仙》里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足以证明杨慎的名声源远流长了。

《杨慎传》的缺漏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刻画以及传记里的文学性把握,有待深加工、细描写等。尽管如此,却没有过多损害这本传记的可读性、史料性和收藏价值。至此,值得顺便一提的是蒋怀洲对民间文学的贡献也是引人注目的。其中,《隆阳民间传说》和《保山古城民间传说》两本著作,是他辛勤付出的实证。我非常敬佩蒋怀洲的品质之一就是他在工作之余,始终保持着爱读书、走山水和听故事的良好习惯,而且,一直没有放弃对民间传说、乡土奇闻的收集整理。

因而,我深信,蒋怀洲还有大作、力作正在创作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