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鼓点 途中情谊(后记)
路上鼓点 途中情谊(后记)
你来我往中,你笑意依然,我却华发蔓生。
眨眼间,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不再争强好胜、逞能显威的年龄跑道上,学会了“惯看秋月春风”的从容,懂得了“一壶浊酒”伴四季的悠闲,亦将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尽管暗自对此很有抵触情绪,不太敢相信或不是很乐意接受年龄堆砌中迎风飘舞的一头白发、日见显山露水的老年斑点、暗中提醒自己“直起来”却在实际状态中已经“佝偻了”的身躯,还有那些小痛小疾如家常便饭一般习以为常地充斥着日常生活。面对时光流动的沟渠和岁月潮涌的江河,“跨过去”或“游到对岸”的信心与能力渐渐丧失,“选择的余地”所剩无几,现实就这样骨感极强地摆在眼前。
谁,能不服老;谁,又能不负老?就这样,在感觉青春还没有完全过够的匆忙之间,花甲之年就狂奔而来,把人撞得东倒西歪,有些难辨东西南北,也摇抖出眼角那些不知是啥滋味的泪水,躲不过去、绕不开的生命节点与呼吸着的节奏,根本来不及回避,就给你劈头盖脸一顿“横拳”,当胸一个临近致命的“铁肘”,外加一阵如风劲吹的“扫腿”……你还能怎的?
在生命推进的旅途过程中,游弋在相对安静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里,龟缩一隅,有欲却无求,行一名普通百姓、平凡人之实,不以财物窃喜,也不多为过往憾事悲郁,本分地做人,积极地处世,简单地生存,在不失底线的前提下,大大咧咧地活在当下,尽个人之力与鸡鸣犬吠做和声,抒写着自以为是的诗歌,自娱自乐,或愁眉苦脸,或仰天大笑,绝不过多地限于无端的纠结里,“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管它到底是谁的,这不是我考虑得清,也不是能够拿捏得稳的事情。
十一年了,未出一本个人作品集,个中缘由深藏心底,就不在此喋喋不休了。在60岁缓缓而来之际,一时心血来潮,控制不住春来潮涌之势,就决定出上一册,以示对曾经的身影与足迹的一次纪念。文集初名为《捧场》,感觉很满意,却被否定了,后取名《往来》,顺利通过审查关,一波两折,算是好事多磨。也罢,人生之旅,就是与不同的人与事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交往,在“你来”与“我往”中,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生世界,因而,生命才有了斑斓的色彩、愉悦的动感和诱人的沉香。在QQ和微信里再次征求书名时,气氛热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心里顿生暖意。贤弟潘宏义最是用心,他说:“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往来,限于小我,来往,放眼天下,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本该采纳他的建议,转念一想,自己极为平凡,就以“小我”作罢。在集子里努力凸显“往”与“来”这样一条血肉主线,且在“往来”的过程中见证友谊之光、凸显友情之暖、挥动友爱之旗,由它们释放出来的充足养分给人带来各种正能量。
永飞的序言《互敬一杯暖心的阳光》完稿后,第一时间在《大理日报》发表;四水从同意书写封面题字,到不厌其烦地为我写下多幅“捧场”“往来”,所耗的笔墨纸张、时间和心血,是可想而知的。凡此种种,只有这样轻飘飘的表述,却是牢记于心间的往来大事。在“预售”过程中,超乎预料地“冒出”许多精彩插曲,如:在我征求《往来》封面设计图意见时,一位名叫“知含”的9岁小学生,无意间看到后就说“很喜欢”,跟妈妈说要用压岁钱预定一册,并紧盯着妈妈让其从微信转账给我后心才落下来,说要拿书到学校“炫耀”一番。此前,我没见过这位热心的美女小读者,实在让我激动不已。有如此的往来,就会觉得与这个世界很值得往来!
迎面风雨,弹拨三弦在顽强呼吸的赓续中不断地歌吟;足下波涛,静听枝间鸟语与墙内墙外的浓郁花香;心里炊烟,尽品旅途之中酸甜苦辣咸。必须把生命继续下去,哪怕滔天巨浪或是平淡无奇,尽可能把有限的生命空间经营得自以为是地更润泽、光鲜和有意义一些,对得住自己,也努力少愧对他人,仅此,仅此而已!
于2022年最美人间四月天云南能投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