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滇西笔会——关于对滇西笔会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话说滇西笔会——关于对滇西笔会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这次滇西笔会布置安排的《建国60年滇西各县、市文学成就与展望》和《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拉祜族、傣族)文学发展的成就和问题》等六个发言题目,应该说,这些题目的设置是比较科学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紧扣滇西文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主题。如:《当下滇西各民族文学作者的发现、培养经验总结》《争取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向骏马奖等文学奖项发起冲刺的思考与建议》《滇西各民族老作家的创作现状》《关于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等,都切合滇西的实际,可惜我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论述。

今天,我就以“话说滇西笔会”这个题外话来说说2019年的滇西笔会。滇西笔会,作为云南文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被公认了的文学品牌,锲而不舍地在滇西大地上坚持打了二十多年的“江山”,这种韧性和耐力,让人叹服。每年,滇西八州市都自觉自愿主动承接举办滇西笔会,举手坐庄,流水作业,山转路回,极少断线,使得这项区域性文学笔会以旺盛的生命力在滇西的高山大水之间顽强地呼吸着,坚韧地存在着,勇敢地行走着。二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通过滇西笔会,发现、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文学青年,同时,促成了一批批优秀作品的孕育和诞生、分娩和成长。滇西笔会这样一项简单的文学活动,能够赋予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不能不说是个顽强的生命奇迹。

滇西笔会开办以来所取得的不菲业绩是有目共睹的,所积累的可喜经验和成功的做法,也是值得作家、评论家坐下来认真总结的,而且,有必要把这些多年积累的经验推广出去。今天,我只是专门说说个人对滇西笔会的一些看法,不是经验总结,更多的是建议和设想,仅供与会者思考。

那么,滇西笔会到底应该怎么开?在往年成功的经验上怎么去拓展?在二十多年光辉的里程里怎么求突破?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冷静思考并不断改进一些固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