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诗歌的昨天:流放状元为何在保山诗情澎湃
2025年08月10日
保山诗歌的昨天:流放状元为何在保山诗情澎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原本不太有名,但艺术水准很高,情感深沉厚重而又让人无限感叹的《临江仙》,作者是杨慎。杨慎,四川人氏。他有名气不是因为他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状元,而是他在落难流沛时保山山水养育的诗歌辞赋。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为何落难的状元杨慎到了保山以后,没有自暴自弃,混吃等死,而是一边开办学校,一边努力写作,仅存世诗词就达2300多首。
其实,我也是客居保山的大理人,我的家乡和保山唇齿相依,一衣带水,因为工作生活的关系,我也成了不折不扣的保山人。地域不能阻断感情,更不会影响诗情。近年来在保山的工作和生活,让我理解了落难状元杨慎在保山为何对生活“不抛弃、不放弃”,一是保山人对名利观念不强,来的都是客。嘉靖对杨慎恨之入骨,而保山人对他却很友善,没有把他当作朝廷钦犯看待。他父亲杨廷和有个朋友叫张志淳,是保山名门,他的儿子张含与杨慎是儿时朋友,一听杨慎被发配到保山,就安排好住宅,友善接待。他在张含家养好了棒疮,身体慢慢复原。保山的官员对他也很友善,允许他自由活动,没有加以限制。二是保山山水滋养诗情。我在保山坚持自行车骑行和徒步行走,不敢说走遍了保山的山山水水,但对保山山水有了个大概了解,落难状元杨慎的很大一部分诗词是写保山山水的,山水滋养诗情那是“必须的”。三是保山文朋诗友的相互温暖。在家靠父母,出来靠朋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杨慎到保山后,保山的文朋诗友不因为他被流放而怠慢他,而是用满腔热情温暖他,“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诗情澎湃做了铺垫,最终实现他谪居37年,成为一代文坛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