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广阔的诗人生活——《口令之上》序

无限广阔的诗人生活——《口令之上》序

海 男

认识赵振王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

那是最寒冷的季节,当时,显得有些腼腆的赵振王已经写下了大量的作品,那些作品散发出清新和不倦的激情。十几年过去以后的2006年初夏,我们竟然在保山邂逅,而且一起攀越了我认为是世上最伟大的高黎贡山。一路上,赵振王除了用军营中训练过的嗓音鼓励我们度过漫漫的旅途之外,还有一个生活的细节感动了我,并且一直感动着我。

最平常的细节最能体现出人的内在。在攀越高黎贡山的途中,赵振王始终坚持不懈地拎着一只塑料袋,将古道上的垃圾捡起来。由于路途艰辛而漫长,在攀越这座伟大的山脉的过程中,我们必将经历多种气候。然而,即使在到达了南斋公房的暴风雨中,他依然能够在雨雪中发现行人扔在路上的垃圾袋。现代文明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已经进入了这座伟大的山。他捡垃圾的时候,我们似乎正在被暴风雨推下山去,而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之中,赵振王仍旧把路上的垃圾带到了山下。这种不倦而热情的精神使我记忆深刻。它充分体现了一位诗人最为明亮和仁慈的爱心。所以,当我翻拂着诗集《口令之上》时,我仿佛又一次感受到诗人穿越高黎贡山的时刻,他似乎想把不属于高黎贡山的垃圾都带走。

只有心怀仁慈的诗人才可以不倦地热爱并迷恋着世界和万物。因此,在我为这部诗集写序时,我感觉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很显然,诗人写军营生活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我从诗集的题目中仿佛听到一种现代军语,这让我想起了诗人从小生活的滇西大地,以及他作为彝族人儿子的身份。当他作为诗人开始写诗时,那些被他呼吸过的自然之风,犹如羽片在他的笔下自由飘飞,这也许是他心灵中最为柔软和潮湿的时刻,也是他诗人生涯中最为浓烈的时刻。

除了写军营,除了吟唱那样穿军装的生活,除了为他军营中的战友们写下士兵生活方式之外,这么多年来,诗人不断地出入异乡,不断地通过地理的变幻,感悟着他生命中那些隐蔽的词语。他之所以写诗,就是因为他身体中负载着那些常人难以感悟到的词语。

因此,他的内心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着,比如,他从生活中历练出了“游魂野火”以及作为一个诗性军人必须触摸到的那些焦虑的时刻。它们在偶然或命运的碰撞中,必然承担着诗人的潜在职责:把他移植在步履中的轨迹记录下来,也许这就是诗歌。这些诗歌帮助他历练出了那些淬火之后的磁铁。当我仔细阅读他的诗歌时,我感觉到了一块磁铁的重量和吸力。

他拥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这是一个诗人必须具备的禀性。它类似高黎贡山的枝蔓,它以持久而积极的力量沿着石阶、冰雪和伟大的山峰继续朝上攀越。所有伟大的诗人都向往着这种境界。所以,出生在滇西,然而已经在各种不同的时间里穿越过更广阔世界的诗人现在又回到了滇西,他每天都面对着高黎贡山。因而,他的触须能摸索到变幻的云彩和时间之谜。

感谢诗人给我首次阅读这部诗稿的机会。他站在厚重的滇西大地上,他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仁慈的心灵。我相信,若干年之后,在他新写的诗作中,依然会弥漫着明亮的色泽,那些穿越时间之谜的脚步声会惊动四周的原野和灵性,而从他内心发出的声音,却无限地缠绵。这是一位诗人的灵魂最为灼热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