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温情的山——印象赵振王

一座温情的山——印象赵振王

周 华

今天发的这篇小文章,就是三年前这位彝族汉子、著名军旅诗人赵振王要求我在短暂的云南之旅之后完成的五个作业之一。我想说,如果不是那年去了昆明,认识了他,可能这三年自己也写不出来更多的文字。我想感激前辈给我的鞭策和鼓励。感激他这三年来不停地给我的文字一个安置之所,一个在云南大大小小的文学杂志上发表的机会。

当初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曾笑说很好,下一部诗集可以就用它来做序。这话让我很是惶恐,因为觉得自己的文字水平远远承载不起一位著名诗人的语言。

所以留了三年,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第一次拿出来以感谢他这三年来对我的鞭策!

用一颗感恩的心,感激在创作道路上给予我支持的云南诗人赵振王。

片头的音频是他的诗歌(此处省略录音),我在电台的播音室里录了,然后,我的好朋友小通帮我做了后期!

——题……记

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呢?也许一秒,也许一天,也许一年,也许是从第一眼开始,直到终老。

那天,在初春的暖阳之下,见到了一个人。如果不是之前被告知的那些定语,怎么会想到,写出“用五指/长成/优雅的百合/一生/就充满悠远的馨香”的诗人,会陪着爱人,提着一床湿漉漉的被单,从九楼的家走到院子里,做着这些凡间的俗事?后来,听他说,其实他是喜欢这样洗洗晒晒的,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彼时,我站在他的后面,阳光太强烈了,我只能眯着眼睛,看不清楚不远处那个人忙碌的身影。偶尔,低头,用手机刷着微博。我在微博里说:“此时,我的眼前有一道光芒,让我睁不开眼来。”

云南的阳光,真心的好啊!

那个人的名字是熟悉的。只是对于一长串定语之后的那个字眼——“诗人”,有些不知所措。自己也是喜欢堆积文字的人,喜欢了二十余年,可也只是喜欢,谁能够在这样匆忙的日子里,舍下不多的空闲时间,静心打字呢?而且一打,就是整行整行的,最终,被装订成很多本书。

所以,在看到他签名赠予我的书以后,我尝试着,努力用自己微弱的一些思绪,给他一些有力的标签;给他的生活,找一些我自以为是的关键词。

我知道,那些书,远远不是他的终点!

从我见他第一眼,到现在,只是两个多月的时间,空间和博客的更新速度让我应接不暇,这是什么呢?我想找个很恰当的词来形容他的创作状态。

终究是词穷的,我不知道,除了用勤奋努力这样的字眼,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当我用手指点击那一行行的文字,阅读它们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羞愧和惶恐。工作压力山大,生活自顾不暇,谁不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呢?可是,有人却可以把余下的时光随意地丢在文字里,而且那么活色生香,饶有趣味。

听说,他喜欢闲来无事的时候,买一把百合带回家。听到这个,我笑了。这是第一次听说一个男人,喜欢买百合花带回家,不是一时性起,而是一直喜欢。

坚持永远比创新更难。可以坚持几十年写字,买百合花,又何尝不是一种特别的格调。

可是,他不仅仅是一个喜欢百合花的男人。他的魅力,不限于此。让我最仰望的,就是从一个部队首长淡定随意地转身为一个普通的地方百姓。看似只是把军装换成了工装,但内心需要多么用力才能做到?这样的用力,我们始终没有能够读到。因为他在和从前不一样的岗位上,用着和从前一样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这不是表演,而是始终如一的做人态度。

在他的空间里,看到他此生最成功的作品——他的宝贝大小姐的一段评语,那段评语写得很有力量。大小姐用了很漂亮的两个词形容她眼里的老爸:潇洒,风骚。因为有了这样潇洒风骚的老爸,才有了如此拉风的女儿。

他问什么叫拉风?大小姐没有做答。我想说,你这样的人生,就是拉风。如果还是不明白,就去意会吧,因为你自己说过:“诗歌的含义要深藏起来,也就是内涵要丰富,只可感悟,不可言说……”他的每一首诗,就像是拉风的人生片段,把无穷的含义深藏起来,最终成就了一场精彩且有回甘的生命大戏。

这便是他的温情。可他又不仅是温情的。他有着骨子里的百炼钢,化作了我们眼里的绕指柔情。他的柔情,就在他的泪里,在他的指间,然后轻轻落在了笔下。

一个有着27年军龄的军人,应该不会那么轻易落泪的吧。可是,他偏偏会有眼泪。这不是笑话,是他最真实不做作的人生表情!

此时,我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江南的四月,依旧有着淡淡的寒意,我在努力回忆阳光明媚的2013年云南的春天,那个午后的第一眼,眼前出现过的一座如黛的山。不需要很高,远看,有威严正义的山的气质,而走近,是满山绿色的浓浓春意。

他说:“虚设一个春天,让春风吹乱我的头发/好让自己更像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匆匆的过客。”其实,他的春天一直都在,不用虚设,不过我更愿意看到他像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匆匆的过客,用他自己的方式,且歌且行,舞动在诗歌的路上。

一生只做,最真实的,你,自己!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