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厚度——叙事长诗《公仆本色》读后
李丽琴
“一位公仆走了,给我们留下一本教材/标题不长,就一行简洁的文字/为人民服务,没有尽头……一位党员走了,给我们留下一种精神/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从头到脚一个样,一生一世一个样。”
读赵振王的长诗《公仆本色》,首先感觉有两个“大气”之处:一是报纸以八版的篇幅全诗刊载这部长诗,这在云南没有见过,在全国范围来说,也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因而显得大气;二是一部长篇叙事体长诗,洋洋洒洒四千多行,且多数为长句式诗句,亦显大气。
在没有读长诗《公仆本色》之前,无法把杨善洲与蓑衣、斗笠、草鞋、嫁接刀等联系到一起。而身为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其形象却被诗人塑造得惟妙惟肖,一个完整的公仆形象在诗人善于捕捉的细节里,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了。一位“不摆官架子,甘做普通人”的鲜活形象,在赵振王的诗歌里无处不在地发着言、说着话,更多的是用无声的行动在展示着自己,影响着周围的人。
杨善洲身为地委书记、男人、丈夫和父亲,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人民,又把二十二年的时间奉献给了大亮山。作为这样一个概念化的人,如果不是因为长诗的独特作用在引领读者去认识、分析和理解杨善洲,更多的人只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长诗给读者过滤并标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普通人”杨善洲。
“杨善洲的一生,简洁得像一只清清白白的碗……”只有这样的诗句,能够承载杨善洲清贫一生、奉献一生、坚守一生的厚重履历。
“人生,是一个感知、实践的过程/人生,也是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杨善洲书记给我们留下一山绿茵茵的森林,一种深厚得无可估量的情感和精神。赵振王也给我们“写”出了杨善洲这片绿茵茵的庄稼和金灿灿的秋季。一部四千多行的长篇叙事诗,于娓娓道来中让我们了解了杨书记平凡又伟大、普通又特别、贫穷又富有的人生。在诗人充满情感的语句里,写出了杨书记的思想情感、品格和精神。
“有一种思考,需要全体党员再思考/自律是品质,官僚主义是害群之马/中国共产党人,要把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党的事业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义无反顾地进行下去,进行到底……”“大亮山被杨善洲一行人,用一腔热情染绿了/老书记银白的头发,却与一座绿洲显出鲜明对比/岁月不饶人啊,衰老的是躯体/活着的是不朽的精神。杨善洲矍铄的精神/就是一棵根深叶茂的不老松/站立在自然的土地上/傲立在人文的沃土里”“一条涓涓细流,轻轻淌来、悄悄流去/有痕迹的是大亮山,没有痕迹的是震撼人的精神”。
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我,一个土生土长在滇西北的平凡人,被这样深厚而崇高的精神情感震撼、感染、动容。
用追述的眼光景仰杨善洲,用感激的心情崇敬老书记,再用塑造的品质学习“善洲精神”。赵振王在长诗《公仆本色》里告诉我们:生命的厚度。杨善洲的生命的厚度在哪里?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之中,在一字一句地被塑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