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交给一座山——毕争《山水如画情如歌——高黎贡山撷英》读后

浓情交给一座山——毕争《山水如画情如歌——高黎贡山撷英》读后

保山又添新著,这是今年入春以来感到最高兴的事情之一。春天比雨水来得早,毕争给我们送来了特大干旱季节里的一泓清泉,这份精神抚慰淡化了我内心积存的许多因旱情而产生的无名烦躁。

一个阳光质感极好的午后,无意间我得到一本诗画集《山水如画情如歌——高黎贡山撷英》(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乘着阳光浓浓的味道,轻轻翻开墨香的新著,近百张光泽度很好的照片,吸引着我贪婪的目光,很快就把我的心思拉到了高黎贡山的深处。说到高黎贡山,我是肃然起敬并热血沸腾的,多年前,曾写过一首《我的高黎贡》长诗,在那些实实在在的文字里表达了自己对高黎贡山的崇敬心情。她在我心中就是一座无与伦比的神山,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圣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06年保山市文联组织的全国知名作家翻越高黎贡山活动,在徒步翻越时,著名女作家海男留给我的那句话:振王,在我有生之年,计划着要十次徒步高黎贡山(在这之前,她已经圆满地翻越三次了)。爱一座山与爱一个人的表达方式是如出一辙的,不论远近,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开始爱起,在这一点上毕争和海男相近。

我并不认识这部诗画集的作者,却丝毫不影响我对这本新著的阅读,以及阅读中所应该得到的快感、美感和思考。捧读《山水如画情如歌——高黎贡山撷英》一书,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里舒心地走过,在一篇篇(首)文字中尽情领略,才发现自己离高黎贡山很远,甚至有很厚的隔膜。原来,高黎贡山是一座外刚内秀的山啊,就靠自己草草地走过几趟,何以能够认识一个具有世界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呢?

在“题记”里知道了毕争的出处,他是一名高黎贡山普通的自然保护工作者。这个身份与这本著作,构成二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增加读者对作品阅读的亲和力以及可信度。可以肯定,作为一名自然保护工作者,毕争与高黎贡山年复一年地厮守,日复一日地相伴,亲眼看见高黎贡山的四季更迭和朝暮变幻中那份触动,那必定是一种日久生情之后的爱戴。作为“守山人”,他的讲述是由足迹、构图、光影和文字构成的,他所提供的真情实感就毋庸置疑地让读者心服口服了。正如他所说:“作为一名自然保护工作者,当双脚踏上高黎贡山这片神奇魅力的土地,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在牵动着我的目光,豁然着我的心灵。”那么,由毕争当向导,“带领”读者遨游“雉雀类的乐园”“哺乳动物祖先的发源地”和“东西植物区系的摇篮”,也就合情合理,而且,再合格不过了。抒发对高黎贡山的情,表现对高黎贡山的爱,他最有资格发言。他放歌巍峨高黎贡山,寄情悠悠南方丝绸之路,也应该最有能力上高黎贡山的“百家讲坛”。随着他提供的图片和文字,在完整的亚热带生态的高黎贡山上,领略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凉带和亚寒带六个垂直带谱的优美风光,给我们带来的详尽文字记述和视觉冲击。

作为与山色共同起舞,与林海一起歌唱的毕争,我相信他的那种真实感受:每天,在对黎明期盼的第一瞬间,你伟岸的身影便走进我们的视线,这就是你——神奇而美丽的高黎贡山。爱一座山,与爱一个岗位、爱一份职业、爱一个人的理由和根据,是完全一致的。

毕争让我佩服的理由大部分也正在这里,他尽力地孝敬岗位,在工作的间隙又不忘拍摄记录,也不吝啬笔墨抒情感怀。这就形成了这本诗画集“情愫高黎贡”“诗画高黎贡”两个部分,真实地记述、分解和诠释神奇的高黎贡山。对于摄影我是外行,对毕争的摄影作品,从技术到技巧等方面,都不敢指手画脚,亦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觉得多数照片拍得很好,无可挑剔,部分照片可能是相机本身的原因,留下一些诸如色素不足等缺憾,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对一个痴心的摄影爱好者吹毛求疵。

在《诗画高黎贡》这个部分里,不难看出“会照相”的毕争还会写诗,而且,写得很不错。他能够把意象的触须从容地伸入诗歌的意境里,给自己的摄影照片配上爽心惬意的诗歌,我为他击掌称好。如《杜鹃》:“太阳的金箭/射穿了春光/情窦初放/想送上一枝玫瑰/木讷的脚步/不敢靠近半掩的心扉/只有遥遥的注目/把那份贞洁/珍在心的远景里。”作者借杜鹃抒情,实写羞涩的爱情。这里除去“珍”字作为动词使用有些别扭外,整首诗显出清新的气息,质朴的情感。诗配画,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永远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载体。一幅艺术照片呈现在读者眼前,仁智各见,要给画面配诗,很不容易做好,有时又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说透了,难度很大。毕争的诗作有律诗、自由诗,也有散文诗。从诗歌的分类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毕争在直观的照片外,向读者诗话地讲解着高黎贡山白果王、大树杜鹃王、桫椤、树珊瑚、象头岩、树签、秃衫、铁杉和“孔明茶”等这些名贵植物,以及高山古寺、太平铺烽火台、大脑子、风雨桥、峡谷春光、王者至尊、莲花石、古道、天台山、龙塘湖、古驿站这些自然人文景观。读来,直观易懂;思来,回味无穷。要说不足或缺憾,就是动物类的图文太少,就雪鹅一帧照片,都还没有露出其真实面目。高黎贡山作为动植物的基因库,少了动物的鲜活灵气,会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行动的人,绝不会站在某一个高处品头论足,站着说话不腰疼。转眼到保山工作已是六年之久,其间,做了一些自以为有意义的事情:发现景点,行走古道,书写和宣传保山等等。至今,却没有出版有关保山的专著,说来却是惭愧和不安。有毕争等文友们先做了榜样,我也当把浓情交给保山,力所能及地认识、介绍、抒写好幸运和幸福的保山。

保山又添新著,这不单是毕争的幸事,是腾冲的幸事,亦是整个保山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