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十四

当然,诗歌这门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流派纷呈,各占据点。

赵振王写诗改诗时,将生活阅历、生命积淀、艺术积累一一调出,虽“苦其筋骨”,但有些诗还是气度缺失,美感匮乏,手法单一,张力不够,直白拗口。如“泡一坛杨梅酒∕390粒杨梅∕成群结队∕躲在陶罐里猜拳”(《今日芒种》)等艺术形象不够真实,因描写太细反而给人一种故意雕饰、与现场环境不够协调的感觉。这里有很多原因,我们“读得懂离别∕不一定读得懂归途”,诗人也一样,我们要走进他的心,走进他的诗歌世界,才能读懂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不过,赵振王在《诗歌之外》已写得很清楚,其心之诚让人敬佩:“好久没写诗了∕因为∕正与诗歌闹矛盾∕……/诗神的模样∕有时候∕也很张牙舞爪∕……/可以幽默∕但不可以撒谎∕这是诗人的良心∕……/干裂的土地∕让我的诗歌跌入深渊∕地表深处有根须∕在抒情地爬行∕根还活着∕诗歌也就不会死亡∕于我而言∕诗歌活着∕就等于我还健在∕生命的构成∕就这么简单。”

在《诗歌之内》,赵振王也写得很明白:“晶莹的露珠∕总在我们熟睡之后∕悄悄来临∕土地上的禾苗∕高兴得扯破嗓子∕一夜一夜对着天空∕大声朗诵俊美而湿润的诗歌∕……/我写诗的姿势∕不一定很美∕但是写出的诗歌∕一定要美啊∕这是底线∕也是标准∕诗歌∕是纯美的艺术∕容不得邋邋遢遢∕过于随意∕……/行走着的诗歌∕从来不会汗流浃背∕……”

诗人是自信的,他的话引起诗人们的共鸣:“作为诗人∕我们得自觉维护诗歌的地位∕把文学中的文学∕坚持到底。”(《诗歌之内》)

在《自己唱歌,自己听》里,我同样看到诗人对诗歌的深沉的爱:“那天是很高兴∕我的一首短诗∕在一家县级报纸上发表了∕编辑排版时∕在诗歌周围∕画了一个曲线的框∕极像我老家∕那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那种自自在在的生活,那种骨子里无坚不摧的诗歌,时常被他轻松幽默一把:“骑在大象宽厚的背上∕朗读那首在伟大北京写成的情诗。”(《自己唱歌,自己听》)

“写诗一场∕军旅诗和爱情诗∕是我的两只矫健的翅膀∕有翅膀∕我就可以征服无垠的天空。”(《深夜里,诗歌会是什么模样》)

一首首浇灌过爱的诗,来自诗人的心灵,来自诗意的土壤:“爱∕随雨水深入骨髓∕透彻地渗入每一寸肌肤∕坦然有序。”(《深夜里,诗歌会是什么模样》)

诗人有诗人的追求,诗人有诗人的生活方式:“有爱牵着我们的手∕足够了。”(《深夜里,诗歌会是什么模样》)

“欣赏就是最美妙的语言。”我是欣赏赵振王的诗歌的!他在《闲坐中的远眺》里,曾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从来都没有把诗歌∕神秘化∕圣者化∕有时∕堆砌很多意象∕有时∕淡化很多很多的意境。”他的这本诗集,虽不是尽善尽美,但自始至终,珠玑闪烁、动静交融、精彩迭起、意蕴无穷,堪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