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铸进灵魂 忠诚融入血脉——读赵绪生、殷铖君《做有信仰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忠诚意识》
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日前,有幸读到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赵绪生、中共保山市委组织部殷铖君合著的“人民日报主题读本·党的十九大重点主题图书”——《做有信仰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忠诚意识》(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信仰》)一书。
作为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定力源于信仰,信仰铸就忠诚。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是虚幻的“乌托邦”,不是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不是遥不可及的思想境界。通读《信仰》一书,信仰从高高的云端落地,心灵再一次得到升华。人生如船,信仰就是压舱石。我们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要行稳致远,同样需要压舱石,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一书有19.2万字,围绕正确理解信仰、正确理解忠诚、正确理解忠诚与信仰、共产党员必须强化忠诚意识、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绝对忠诚的道德品格、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共产党员绝对的要求、“忠诚于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忠诚于事业”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最终落脚点、共产党员要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大力加强共产党员忠诚意识教育、革命领袖忠诚人格分析、优秀共产党员忠诚人格分析、对党和人民不忠诚的腐败典型分析十三个章节,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忠诚意识的关系,讨论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对国家及民族忠诚的问题。
《信仰》一书让我感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连天线”和“接地气”相结合的方式,让共产主义信仰这个科学理论、实践运动和崇高追求有机统一。两位主编,一位来自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的副教授赵绪生,主要从事党群关系、党风廉政建设、世界政党比较的研究,出版了《全面从严治党总布局》《制度建设进行时》《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等书。大家都知道,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最高学府。而另一位,则是中共保山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办公室主任殷铖君,他在教育、文艺、组织人事系统,县乡基层工作近20年,新华网网络写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专栏作者,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云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新闻出版评论学会会员,曾获中组部、中宣部、民政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委组织部等各级奖励,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建》《领导科学》等报纸发表各类文字百余万字。
相信,这样的组合,会让我们对党的理论研究有不一样的感受。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还一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信仰》一书讲述,我们党成立以来,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始终忠诚于党,践行党的宗旨、党的事业,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通过浅显地阐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让信仰落地,信仰铸进灵魂、忠诚融入血脉,站稳党和人民立场,永葆红色之心,对党绝对忠诚,真正让铁一般的信仰和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里所说:“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因为那里有我们未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我们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身。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填平信仰“洼地”,就需要增强对信仰信念的学习。主题读本《信仰》一书让普通党员对信仰和忠诚的含义、要求、忠诚意识的提高、忠诚的道德品格等问题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其中也列举了正面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品格和反面、腐败、对党和人民不忠诚的典型案例,帮助广大党员更加深刻地铸造信仰忠诚。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口号喊不出高尚的精神境界,信仰信念植根于现实、来源于生活。《信仰》一书告诉我们,信仰忠诚不需要空洞的口号、苍白的表态,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党员的坐标系上,以信仰定方位、以忠诚指方向,时刻加强修养,时刻锤炼党性,自觉地把党的信仰信念学在根本上,做在细微处,以坚定的信仰定力,坚守共产党员忠诚的精神高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据悉,与《信仰》同期出版的还有他们二人合著的《做有能力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能力》一书,同样是一本适合每一个共产党员学读的书籍。在此,我只想说:两位同志真不错,在同一时间里为读者献上学习路上的理论“佳酿”,为我们在“两学一做”活动中提供了丰厚的“微党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