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赵振王自觉捡拾厚重土地上的红色记忆,是军旅诗人爱的升华。《中国滇西,抗日形态中的军人及其战争(组诗)》,很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在《阅读远征军》中,诗人把目光聚焦在滇西这块红而又红的土地上,远征军将士的忠骨唤起诗人的良知,诗人把对生命和疆土的爱,悄悄植入进时代背景中:“什么都死了∕只有爱国的鲜血∕健壮如初地活着∕喘息着∕活一口正气∕活一腔热血。”
滇西抗战的拼杀之中,戴安澜将军慷慨地把生命交给战争,那“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魂”的誓言,铿锵有力、撼天动地。诗人在《远看戴安澜》时,巧妙地从戴安澜横眉立目这一细节入笔,用戴安澜滚烫的血液过渡,突出戴安澜的鲜明个性和惊人气魄:“厮杀和牺牲的权利∕在每个军人肩上扛着∕像餐桌上的一碟小菜∕习以为常地冒着热气∕戴安澜将军一筷子下去∕把生命夹起来∕反手扔到主攻阵地∕多么优美的抛物线啊∕彩虹一样∕罩住了整个缅北。”紧接着,写到戴安澜战死前一个镜头,把戴安澜的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临死的将军∕手指北方∕那是自己的祖国∕将军用雕塑般的手势∕思念自己的乡亲∕深爱自己的故土。”最后,诗人写到祖国授予戴安澜革命烈士称号,让人不由想起了疆场悲壮激烈的拼杀,那在“历史的天空中猎猎迎风”的“一面民族气节的旗帜” 。
在《触摸滇缅公路》中,诗人没有用静悄悄的触摸方式组接壮烈画面,而是下笔便突出一种夺取胜利的气势,给人以开门见山的艺术美感写道:“这条公路∕像一柄剑∕这柄剑∕长度为959千米∕握在∕远征军将士手中。”诗人在准确把握历史的前提下,始终胸怀一颗企望和平的心,他站在反思战争这个高度,昂首遥看远征军出征誓师的情景,让人深思。那垫着血液和尸骨的生命线啊,现在一定还沸腾和奔涌着;那串在一起的民族气节啊,至今还被挽成一朵朵太阳花,年年盛开在胜利的大地上。看!“抗战气节呼呼作响的滇西”,“参差不齐的行道树上∕挂满华夏儿女们∕特制的爱国旗帜”,那也是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对军民的真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