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构成的小说集——杨清舜微型小说集《看不见的脚》读后

“三点式”构成的小说集——杨清舜微型小说集《看不见的脚》读后

三点式,即“作品+创作片羽+作家点评”。写下这个题目,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讨巧卖乖。

无意间听到杨清舜用笔说话的声音,感受到他用作品集的舞蹈气质,心里产生暗恋般的激动,内心滋生一份痴情的期待,每一位小说主人公的举手投足,牵动我的心弦。我对微型小说集《看不见的脚》不是一遍阅读,而是反复地看,很多次地为细节里的人物鼓掌。

正如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评说《看不见的脚》:“蛇这种动物,一直被人认为是邪恶的象征。以蛇来演出人心暗处的那只脚,确实最适合不过。这篇作品立意深邃,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高度的想象力,以近乎荒诞的手法以及一场独幕闹剧的形式,尖锐地指出社会现象与人性的荒谬,也敲响了警世的钟声。”这部微型小说集所选的40篇作品,以《看不见的脚》作为书名,一定是精品力作。

说杨清舜是云南微型小说的旗手,这是有根据和理由的。还是请他引路,带领我们进入他的小小说世界里,尽情遨游一番吧。

这是迄今为止,我在自己有限的阅读空间里,读到的云南为数极少的一本微型小说集(德宏民族出版社)。云南不缺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散文等艺术作品,却稀缺适合大众阅读习惯的微型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杨清舜的小说集《看不见的脚》,暂时弥补了这个缺憾。

做文字木匠的人都知道,短小的文字最难写,更何况是以塑造人物性格特点、展示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微型小说?小说艺术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需要作家以犀利的目光去洞察生活万象,并将人、景、事浓缩刻画出来并奉献给读者,在似曾相识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中,完成阅读并得到感悟。

杨清舜在篇幅极短的文字里,寥寥几笔,典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加之迷人的故事情节架构,再现生活和社会万象,让读者产生共鸣。撒苤,是傣家的一道特色菜,有苦撒、柠檬撒等,杨清舜却巧妙地“做了”一道爱情撒苤,个中滋味,酸甜苦辣咸,总是有一味拴得住读者的胃口。在《爱情撒苤》的战栗之中,我听到充满诱惑的呼唤,情感随文字而起伏跌宕,我的心,轻易被女主人公娴熟地制作成撒苤,飘香在故事的里里外外。《爱情撒苤》刻画了一出揣着走的爱情故事,把傣族的特色菜肴随爱情一道推荐出去。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爱情也随着多彩的轴心在快速地转变。恍惚中,似乎有一种困倦,原来,我以降服的方式投入杨清舜多角度创作的梦了。杨清舜的小说富有生活况味,讲究叙事艺术,这是小说作家至关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微型小说的奇妙和意想不到的效果,被杨清舜在作品里很好展示和凸显。杨清舜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批评态度,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筛选,客观冷静地审视,绝不时髦地随波逐流地在创作的阵地上有智无谋地冲杀。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这样评价杨清舜:“真实就是力量,作者不粉饰现实生活中残酷的事实,不避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丑陋,这是一个正直的作家的社会良知。揭露的问题,批判的锋芒,读之警醒,令人反思。”

杨清舜用“创作片羽”的形式,耐心细致地讲述每一篇小说的创作构想,或者创作灵感的出处以及创作的简略过程,对阅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是小说作家从容叙事姿态的又一种展示,不厌其烦地把最集中、最精彩的思想端上来,与作品一起奉献给读者。读《老人与狗》,心里的痛楚就在于人与狗的社会地位完全颠倒了,让人愤慨却也只有面对。杨清舜在他的“片羽”里这样说:“闲来无事生怪方。生活和工作之余,养养狗种种草本是人之常情,再对狗好点,将狗当人看待也还不为奇怪。但如把自己的长辈放在一边而尽力孝敬狗,那就有些近狗情而不近人情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难怪一位朋友对我说,有的老人看了此文会流泪的。想想也是,这世界还有多少老人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呢!”

在我看来,“创作片羽”作为这部微型小说集的完美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正好起到了为读者洗去一身倦意,把阅读的境界洗得透亮的目的。杨清舜的怀抱是热的,笔头也具有适宜的温度,其作品也具有同样的温度和热度,富有正义感地给我们送来梦幻般的礼物。杨清舜反映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他是激情而冷静的,也是苛刻而理智的。在洞察世间万象之后,他呆坐于人物与情节之中,让自己休息的时候,批判的锋芒就在风动的状态下游走着,并健壮地成长。《强权美鼠》等都属于批判性很强的作品,读来掩卷思考而意味悠长。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呈现并接受繁杂的考验。这是小说家的功能之一,也是作用之一,更是目的之一。

“作家点评”,对解读和把握每一篇作品都有极好的导读作用。小说是需要解读或者导读的,杨清舜的微型小说集《看不见的脚》恰好做到了这一点,也是这部集子相对完整的一个举证。在“作家点评”里,我知道了“小小说是结尾的艺术”这种说法。果不其然,《捡破烂的父亲》这样结尾:父亲颤颤巍巍地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告诉你,你是我年轻时捡破烂捡来的……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关系,在这样的尴尬局面里,该是怎样一种心理呈现和神态表情呢?作家没有交代,也不需要交代了,巧妙的布白,给读者留下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和补充。奇而巧的事件,却让读者为之一震,心服口服。像这样的结尾,还有《寿材》等篇章,读来真是耐人寻味,味远飘过三山四水。

长相思,不相疑,把这话用在书评里,或许恰如其分吧。我对杨清舜的创作一直持赞许和肯定的态度,云南难得有一位微型小说领域的旗手,任何有艺术良知的人都该关注、爱护、推介和支持。杨清舜所走的边疆民族题材和微型小说体裁的路子,在选择上就是正确的。最近,我在云南文艺网上读到了杨清舜的《爱情撒苤》《喊凹》两个作品,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代表作,也是微型小说集《看不见的脚》里的篇章之一。

杨清舜自从出版了小说集后,新作就显得有些滞后了,给我的感觉是面临“罢笔”的危险。是公务缠身的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创作过程中的休息和停顿,是必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杨清舜作为云南新一代微型小说界的旗手也好,领军人物也罢,在微型小说的创作上是骑虎难下了,他无路可逃,责无旁贷,必须坚强地走下去。也真心地希望杨清舜再接再厉,蓄势再发,为繁荣德宏乃至云南的文学艺术创作,源源不断地再出新作、佳作和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