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战友 永远的情谊——诗文集《往事闲聊》编后小记

永远的战友 永远的情谊——诗文集《往事闲聊》编后小记

疫情之后,人们在进行社交活动时选择时间、地点,都是非常谨小慎微的,这么做,一点错都没有。既是一种极好的预防措施,也是听党的话、响应祖国号召进行全民抗疫。

这话一说出口,就觉得不太着边际,写个编后记,又不搞什么“放长线钓大鱼”的预谋,何须铺陈这么多?而我又不得不从当下疫情的大背景入笔,其中包含了许多的无奈。

202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组织一次战友聚会,以示自己依然如故的军旅情结,在初秋的季节里挂满诱人的果实,在生命的有效旅程中坚不可破地存活着。说是战友聚会,其实是诚邀几位首长及战友一起到场见个面,就等同于在这个“见面会”上,互敬一个久违了的军礼。这次聚会,除了曾经为我的散文集《橄榄鸽》写下序言《奋斗,是最好的美德》的师建明副政委因回老家未能出席外,另外几位首长很给面子,如约到场,提前抵达约定的地点“集结”,李发育副总队长就是其中一位。

这次聚会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就不一一罗列了。如久未登台演唱的女战友、歌唱家邓敬芬(邓琪琪),在我们热烈的掌声里被推到台上,断断续续地献了几首歌(在没有事先准备的前提下,忘词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战友相聚时那种久违的雅兴;吉志勇副政委给我们带去了退休后开始进入绘画状态中的创作感受,让在场的人享受到了墨香花艳的传统文化之韵;卢振义副政委给我们分享了在退休后无偿担任云南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理事长并在岗位上所进行着的开创性工作情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命不息,担当不止”的军人风范。也就在这次聚会上,卢副政委给我布置了一个额外任务,也是出了一道难题:约我写一首有关云南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的歌词。在无奈与有幸的状态下,我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经七个多月的反复构思、斟酌,下笔抒写,于2022年3月初完成初稿,并将歌词交给了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姚宏宝,算是松了口气,眼下就只有耐心地期待着最终的修改定稿并能够谱曲演唱。

席间,只有李副总队长端坐如松,在一旁安静听着大家拉家常、说各种话题。不时,也插上几句,让聚会顿添活跃气氛。其实,就在这次聚会时,他带去了厚厚三本打印好的文集——《往事闲聊》,这是他利用四年多的宝贵时间,悉心创作并由大女儿杨雪梅代为打印成册的文稿,托我抽时间为这部文稿“把把脉”“修改修改”。首长之托,哪有婉拒之理,也当属我2021年个人的一件大事,必须用心完成。并叮嘱:一是尽快看稿;二是暂时替其保密;三是尽快反馈审读意见。之后的日子里,我出差怒江等地,都随身带着文稿,一有空就“审读+修改”,耗去一个月时间,三本册子就在我的修改下被“整得花里胡哨”,最后,进入电脑修改阶段(我的修改也只有我自己看得懂、辨得清,所以只有自个完成),两道工序顺利完成后,就请人设计封面,将三本文稿合并同类项为《往事闲聊(上、下)》并印制成书,整体感觉效果还不错,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也算是我“答谢”首长多年培养的一次机会。1980年冬,我应征入伍到大理州武装民警大队服役时,李副总队长时任武装民警大队大队长(政委是宋嘉喜),那是我当兵入伍后见到过的最大的两个“官”,因此,在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往事闲聊》成书后,得到首长全家人的充分肯定,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又一次对话中,首长说:“还有些东西值得写。”我就坚决地支持他“继续写下去”。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这次写作“任务”,商定后作为《往事闲聊》的中部出现。交稿时又托我写篇“后记”,我也就愉快地答应下来,一场从开始并没有任何“预谋”的写书雅事,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上、中、下三册,让人感觉这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在审读、修改的过程里,对我个人的启发和触动很大,突然之间,发现首长潜在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着实为之一惊,心想:如果当年他没有选择应征入伍这条路,而是继续读书考大学,难说中国的文坛就会多出一位文学巨人了。虽然,这只是猜想,但是,这样的“可能”是存在的,我不怀疑自己的这种预感!

我知道,首长一笔一画、逐日地完成手写的三十万字的《往事闲聊》初稿,那是一件多么浩大的“工程”,后分时段地将手写的稿件交由女儿杨雪梅充当“打字员”,一字一句地打印成电子版,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极大耐心的。同时,也是很美好的,杨雪梅以“孝”的高度和标准,很好地完成了“码字”任务,我觉得父亲心里边一定非常感激女儿真诚的付出!

拉拉杂杂写下这篇文字,有感而发,只能算是“小记”,所表现的是一份浓浓的战友情、晚辈与长辈之间厚厚的友谊,这些都不是能够用金钱买得来,也不是能用贵重的物品可以兑换的。

感谢首长给予我这样一个再学习和再认识的机会,是您让我再一次重温了部队生活,亦给了我深层次了解您贫穷而有志气的少年生活经历和激人奋进的青年时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