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洒脱的一种崇高——赵振王诗歌简述

踏实洒脱的一种崇高——赵振王诗歌简述

海 讯

做任何事情,踏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但踏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以便不为物所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活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都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服务,反而又成了一种奴役。

现代人是活得越来越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踏实、洒脱和自由。

读赵振王的诗,无论是《公仆本色》《口令之上》《红土之上》,还是其他,一种踏实洒脱的崇高如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在我阅读过的众多诗歌中,赵振王的诗歌给我的印象极深,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这种文体,既有诗的形式和体裁,又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和小说的特点。具有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等特点,对现代英雄模范人物和影响巨大的事件颇有优势。

读赵振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如同亲临杨善洲其人其事,没有浮华,格调朴实,谦逊却风骨铮铮,和蔼而情义酣畅,于踏实洒脱中把人渐渐引入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可以看出,诗人在驾驭这个重大题材时所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和气质:以自己所具备的把握力、透视感和亲和力,始终把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形象,恰到好处地置于“人民公仆”这个普通平凡的场景里,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公仆本色光彩照人。足见诗人面对把握、驾驭重大题材时的淡定自如和踏实洒脱的一面。我想,诗人之所以能如此驾轻就熟地表现如此重大的题材,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人自身所具有的那种踏实洒脱,恰恰与他所要表现的人物、题材,不谋而合,且悄声无息地产生了共鸣。

除此,诗人在创作《公仆本色》时,还把独特的叙事角度和灵活的叙事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部风格迥异的作品。诗人原本不熟悉杨善洲。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的写作是接受任务以后才创作的,但诗人却活脱脱地把一个诗意的杨善洲用灵动的文字塑造给了我们。有不少评论家和媒体称赞“诗人仿佛就是杨善洲身边的一名部下”。诗能写到如此,可想而知,诗人花在诗外的功夫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但《公仆本色》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其根本原因还是烈火遇上了劲风。

诗贵在精练。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精练对于诗来讲,是何等的重要。赵振王的又一部诗集《口令之上》,可谓是书的封面所写:“那是世界上,最精悍的词语,短促,涵盖一切。”

赵振王本是彝族人,军人,是我的一个颇有侠骨柔肠的兄长。他作品的这种精练又来自哪里呢?以我所言,踏实洒脱,还是来自诗人根骨里根深蒂固的踏实洒脱。

一个最平常的细节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一首最简短的诗往往可窥视一个诗人最不平常的能力。赵振王的这部《口令之上》最集中,也最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如《睡眠》:“梦/被枕头/垫着/所以/起伏跌宕。”整首诗,只有十二个字,但它涵盖的东西可谓千丝万缕,寓意无穷,几乎囊括了人生的种种起落。再如《守候》:“困了/就/眯上/一会儿//我给你/守候/睡眠。”该诗仍然只是十四个字,但诗人的挚爱、真情和内心的宁静、深邃跃然纸上。

用词能“精悍、短促、涵盖一切”,并不是一般的诗人都能做到的。可赵振王做到了,且做得特别洒脱自如。关于这一点,只有心怀仁爱的诗人才可以不倦地热爱并迷恋着世界和万物,也只有心怀踏实洒脱且纯净如初的人才会源源不断写出如此精悍、短促、涵盖一切的美妙诗行。

顾名思义,《口令之上》是一部抒写诗人军旅生涯的诗。同时,它不仅仅是写军旅生涯的。它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常人难以经历的经历,诗人用心感受、思考、发现,甚至挖掘。这种经历、感受、思考、发现和挖掘,在他动人的诗行里,常常如南高原山中蜿蜒曲折却不曾回头地向山外执着延伸的山路。虽然途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挫折和不如意,但不管遇到任何阻碍与困难,它都不会改变朝深处、高处、广处延伸的初衷,令人肃然起敬。

几十年来,他一直“用诗句做子弹/在扣动扳机时/留下优美的抛物线/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增强自己的文学体质和语言穿透力”。诚然如是。这正是他诗歌生命茁壮成长起来的一个秘密。他的诗在粗犷与婉约的强烈反差中,呈现出卓尔不群的艺术魅力。彝族人与军人的刚性和诗人内心的柔美情感奇妙地融合在特殊的语言与意境里,表现出冲突以外的一种和谐,矛盾里面的一种宁静和一个真实的灵魂对生命与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对故土、军旅、乡情和祖国美好河山的一往情深。诗句虽然精短,却字字句句如金,不仅闪着生命的光芒,也不乏价值的分量。

诗歌是一种纯粹、干净、漂亮的艺术。尽管它有各种风格、流派的区分,但都得有精致耐看的外衣,韵味十足的内涵。赵振王的诗率真灵动,刚柔并济,长短齐驱,有时也有些粗粝,或过于直露,但无论怎样,简洁清新,自然而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显赫炫耀,只有朴实无华、禀性真纯、踏实洒脱,这的确早已成为他灵魂和文字的一种特质。如盛开在祖国大西南边陲的军营、哨所,或诗人故乡、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上无数的绚丽花朵,芬芳着他的生命,也芬芳着那片土地,更芬芳着广大的读者,常常令广大读者耳目一新。

诗本自然,诗集《红土之上》中的很多诗,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诗人对故土、人生和生活的更多灵思与感悟的诗意文字。

该集中《诗人的一次发言》,最能证实我的这一论断:“今天的彩云/开怀大笑/把我从缄默的状态里/吵醒//诗集/被送往省图书馆/收藏/并供读者借阅/途中/我经历了一次/风雨洗礼/功过的拷问/排行榜上/诗人的社会地位/放在哪个位置/我不知道/但是/我始终/挺着胸//我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却从来不自我标榜/为内心写作/为个人写作/诗歌不赚钱/诗人不会为此气短/诗歌是有些光环的/诗人却不会/被光融化/诗歌的社会良知/是坚定的/这一点/翻开《诗经》/可以找到依据/以及答案。”在这首诗里,诗人如玉一般剔透的内心,被诗人以玉质的文字给我们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它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宣言,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一种特立独行和喃喃自语。但无论是“特立独行”还是“喃喃自语”,我们从中都不难品出诗人的那份踏实,那份洒脱与超然不群的稳健身影。

当黑暗笼罩世界的时候,世界需要的不是鼾声,而是光明。

在这个一切都在偏离,一切都在失落,一切都在逃遁,一切都在背叛,一切都在昏庸的世界,诗人明知写诗赚不到钱,诗人也没有什么位置,但诗人还是几经内心的争斗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对社会的那份良知与责任,坚守诗歌,坚守生命最后的道德良知底线,发出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最清醒,也最响亮的声音。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踏实洒脱的崇高。这种崇高的灵魂实质隐含着如法国飞行员让·梅赫墨兹说的一段话一样,有与众不同的深层内涵和意义:

你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使命。你应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祖国的领军者。学无止境,自强不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奉献。奉献于祖国、社会和人类发展。热忱、体谅、纯善应当成为你的品质。只有纯善的人才能够成长为伟大的人。所谓的社会阶层只有一种,其丈量的尺度就是人的品质。

口袋无物而不立,人没有品德无以言崇高。诗品源于人品,赵振王的诗始终那么清纯、新颖,那么俊朗、诚挚,那么剔透、鲜亮……直射人心,是因为诗人的生命本体,灵魂深处本身就具有崇高的泉源。从纯净的泉源里流淌出来的自然也就是清澈、甘冽和崇高的诗之清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