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和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特异性是指药物能与人体内相应的作用靶位(如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药物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继发性改变,是药物作用的具体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selectivity)。选择性是指药物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弱或几乎无作用。
通常药物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两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即两者的因果关系,药物作用是因,药物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机体功能的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n)、亢进(hyperfunction),机体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inhibition)、麻痹(paralysis)。过度兴奋转入衰竭(failure),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能使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某些物质可以诱发细胞癌变。
药物作用:特异性强的药物不一定会产生选择性高的药物效应,两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药物效应选择性并不高,由于M胆碱受体的广泛分布,阿托品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表现为兴奋效应,有的表现为抑制效应。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较有针对性,不良反应较少。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物在多种病因共存或诊断未明时选用也有其方便之处,例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药物作用的方式:①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是指在给药部位发挥作用,几乎无药物吸收,如乙醇、碘酒对皮肤黏膜表面的消毒作用;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是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②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药物与器官组织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而引起的另一作用,常常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引起。洋地黄的直接作用是兴奋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随之产生的利尿、消肿等则属于继发作用。
药物效应与治疗效果(简称疗效,therapeutic effect),两者并非同义词,例如具有扩张冠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会取得缓解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这就是药物作用的二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