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止泻药
2025年08月10日
二、止泻药
腹泻是多种疾病的症状,治疗时以对因治疗为主。剧烈而持久的腹泻,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应在对因治疗的同时,适当给予止泻药。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弱肠道运动,缓解腹泻症状。
(一)肠蠕动抑制药
代表药物:阿片制剂
阿片制剂如复方樟脑酊和阿片酊可抑制肠道平滑肌蠕动,是临床有效的止泻药而被广泛应用。多用于较严重的非细菌感染性腹泻。
代表药物:地芬诺酯
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是哌替啶同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类似于阿片类,具有收敛及减弱肠蠕动的作用。可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不良反应轻,有厌食、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症状。长期大剂量应用可成瘾。
代表药物:洛哌丁胺
洛哌丁胺直接抑制肠蠕动,并可减少肠壁神经末梢释放AC h,也可作用于胃肠道阿片受体,减少胃肠分泌,止泻作用快、强、持久。用于治疗非细菌感染的急、慢性腹泻。不良反应常见胆绞痛、口干、皮疹,大剂量时对中枢有抑制作用。对儿童更敏感,2岁以下儿童不宜应用。过量中毒可用纳洛酮治疗。
(二)收敛、吸附药
代表药物:鞣酸蛋白
口服鞣酸蛋白在碱性肠液中可分解释放出鞣酸,鞣酸起收敛作用,与肠黏膜表面蛋白质形成沉淀,附着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炎性渗出物,起收敛止泻作用。用于急性胃肠炎及各种非细菌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等。
代表药物:次碳酸铅
次碳酸铅为极细粉末,能与肠道中的毒素结合,保护肠道免受刺激。口服后在肠道形成保护膜面达到收敛止泻作用。常用于腹泻、慢性胃炎。近年来多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代表药物:药用炭
药用炭具有广谱吸附作用,口服后可吸附肠内大量气体、毒物和细菌毒素,从而减少毒物和细菌毒素的吸收,减轻其对肠道的刺激而止泻。但也能吸附维生素、抗生素、乳酶生等药物,故不宜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