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心脏负荷药

三、减轻心脏负荷药

(一)利尿药

HF患者存在液体潴留,利尿药促进Na、H2 O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降低静脉压,缓解静脉淤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对HF伴水肿或有明显淤血者尤为适用。

轻度HF患者单独应用噻嗪类利尿药多能收到良好疗效;中、重度HF或单用噻嗪类疗效不佳者,可用袢利尿药或噻嗪类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对严重HF、慢性HF急性发作、急性肺水肿或全身水肿者,宜静脉注射呋塞米。保钾利尿药多与袢利尿药或噻嗪类等合用,可增强利尿效果,并防止低钾血症。

利尿药用于HF,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平衡紊乱,尤其是袢利尿药或噻嗪类利尿药低钾血症多见,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之一,与强心苷类合用时更易发生。应注意补钾或合用保钾利尿药。

(二)血管扩张药

扩血管药物可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亦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可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运动耐力,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应用肼屈嗪、硝酸异山梨酯还可减轻心肌重构。扩张静脉可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进而降低左室舒张末压、肺楔压,缓解肺淤血症状;扩张小动脉可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后负荷,进而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动脉供血,从而弥补或抵消因小动脉扩张而可能发生的血压下降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不利影响。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硝普钠、哌唑嗪、肼屈嗪等。

1.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的主要作用是扩张静脉,使静脉容量增加、右房压力下降,减轻水肿与呼吸困难;另外,选择性地舒张心外膜的冠状血管,在缺血性心肌病时增加冠脉流量而提高其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2.硝普钠

扩张小静脉和小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需静脉滴注,给药后2~5 min即见效,停药后2~15 min即消退。对急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所致的HF效果较好。

3.哌唑嗪

属于选择性的α1受体阻断药,能扩张静脉和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心输出量增加,对缺血性心脏病的HF效果较好。

4.肼屈嗪

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用药后心输出量增加,还可增加肾血流量。因能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及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故不宜长期单独应用。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或对ACE抑制药不能耐受的患者。

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HF,应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选药。以前负荷升高为主、肺淤血症状明显者,宜用扩张静脉的硝酸酯类;以后负荷升高为主、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者,宜用扩张小动脉的肼屈嗪;前后负荷都有增高时,则宜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