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高血压药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

(一)利尿药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本类药物降压作用温和,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降压作用,无耐受性。因此,利尿药作为基础降压药广泛用于临床。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氢氯噻嗪降压作用缓慢、温和、持久,一般用药2~4 w达最大疗效。

用药初期降压作用通过排钠利尿,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而使血压下降;用药3~4 w后,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可逐渐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而降压作用仍能维持。长期用药的降压机制是由于排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Na浓度降低,进而通过Na-Ca2+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2+减少,从而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临床应用】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氢氯噻嗪可单独应用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临床研究证明,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小剂量用药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并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不良反应与用药监护】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浆胆固醇升高等,并可增高血浆肾素活性。长期大量使用还可引起患者性功能减退,应予以注意。

代表药物:吲达帕胺

吲达帕胺是磺胺类利尿药,具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是一种强效、长效降压药。主要通过阻滞钙内流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产生降压效应。吲达帕胺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并具有明显的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不良反应较轻而短暂,个别有眩晕、头痛、恶心、失眠等。禁用于磺胺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低钾血症患者。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主要有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另外,肾素抑制药是新型抗高血压药。

1.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的应用,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学上的一大进步,特别是本类药物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和血管增生,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其降压机制为: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生成,减少醛固酮的分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可水解缓激肽,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减少缓激肽的水解,从而扩张血管。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

【药理作用】

卡托普利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可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其降压特点为:①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②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③可预防和逆转心肌和血管重构。④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改变。⑤无直立性低血压。⑥减少醛固酮的释放,减轻水、钠潴留。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的治疗,尤其适宜于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的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与用药监护】

(1)刺激性干咳:可能与缓激肽增多有关,停药后可消失,应预先告知患者。

(2)低血压:与开始用药剂量过大有关。

(3)高钾血症:与醛固酮减少有关,一般不会引起,与保钾利尿药合用时须谨慎。

(4)其他:如皮疹、瘙痒、脱发及味觉、嗅觉缺失等,与缺锌有关。影响胎儿发育,孕妇禁用。

代表药物:依那普利

依那普利降压机制与卡托普利相似,特点有:①半衰期较长,一次给药可持续24 h以上,每日用药一次即可。②降压作用强而持久,较卡托普利强10倍。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不良反应与卡托普利相似但较轻。

同类药物还有赖诺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和西拉普利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半衰期较长,每天只需服用一次。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II在调节心血管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被阻断后可产生以下作用:①AngII收缩血管与刺激肾上腺释放醛固酮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血压降低。②AngII的促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作用被抑制,能防治心血管的重构。③能通过减轻心脏的后负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利于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代表药物:氯沙坦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氯沙坦能有效地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强大、持久,且能逆转心室的重构现象。降压时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酸排泄,具有肾保护作用。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一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 h,3~6 w达最大效果。可用于各型高血压,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所致干咳的患者。

【不良反应与用药监护】

不良反应较少,偶有头痛、头昏、胃肠不适、乏力等。用药期间应慎用保钾利尿药及补钾药。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同类药物还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

肾素在体内可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肾素抑制药通过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体内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及血压下降。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物有雷米克林和依那克林,口服有效,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强于ACEI和AT1受体拮抗药,预期毒副作用较小。

(三)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通过阻滞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常用于降血压的药物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又名心痛定。口服易吸收,1~2 h作用达高峰,舌下含化5 min后显效。主要在肝代谢,少量以原形药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快而强,但对血压正常者影响不明显。降压时不减少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血流量,不引起水钠潴留,可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降压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合用β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反应并能增强降压效应。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伴有心绞痛、肾脏疾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等的患者。目前多推荐使用缓释片,以减轻迅速降压造成的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加。

【不良反应与用药监护】

常见不良反应为颜面潮红、头痛、心悸、踝部水肿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代表药物:尼群地平

尼群地平作用与硝苯地平相似,对血管松弛作用较强,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每日口服1~2次。不良反应与硝苯地平相似但较轻,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减量。

代表药物: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起效较慢,平稳,持续时间较长,每日服药一次。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心悸、水肿、恶心、腹泻等。

(四)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均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的β受体阻断药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等。

【药理作用】

β受体阻断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降压作用:①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②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导致血管张力降低,血容量减少。③阻断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β2受体,抑制正反馈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④阻断中枢β受体,使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

【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单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如利尿药、ACEI、钙拮抗药等合用。对高肾素活性、高心输出量的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宜。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动过速患者疗效好。因本类药个体差异大,故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代表药物: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药中的代表药。

降压作用缓慢、温和,口服用药1~2 w内收缩压及舒张压逐渐下降,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不易产生耐受性。单用适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交感神经活性高的高血压患者及伴有心绞痛的患者。

代表药物:阿替洛尔

阿替洛尔降压机制与普萘洛尔相同,但对心脏的β受体有较大的选择性,而对血管和支气管的β2受体影响较小,但较大剂量时也有作用。口服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降压持续时间较长,每日只需服用一次。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口服吸收完全,服药后1~2 h作用达高峰,控释剂1次给药后降压作用可维持24 h,故一日给药一次即可。不良反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