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造血功能药
(一)人参
1.药理作用
人参提取物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中有核细胞数显著增加。
2.临床报道
治慢性肾衰者红系祖细胞病:保元汤(人参5 g,黄芪20 g,肉桂2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30 d。治疗1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
(二)党参
1.药理作用
党参具有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作用,这种作用与脾脏有关,当摘除脾脏以后,其作用则显著减弱。
2.临床报道
治放疗所致造血功能障碍:党参、天花粉各8 g,每日2次,连服30 d。治疗期间仍予以放、化疗常规治疗,并停用一切其他生血药物。治疗血白细胞减少26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1例;贫血10例,显效6例,无效4例;血小板减少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有1例出现轻度上腹痛(1例并有轻度腹泻),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三)黄芪
1.药理作用
黄芪能促进血细胞生成、发育和成熟过程,促使红、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巨核细胞低下恢复到正常水平。此作用是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使无活性的蛋白酶激酶系统转为有活性,进而激活磷酸化酶,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旺盛所致。
2.临床报道
治粒细胞减少症:生黄芪30 g,苏条参15 g,小红枣20只。治疗他巴唑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14例,疗效良好。
(四)鹿茸
1.药理作用
鹿茸有促进造血作用,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加速,对肾性贫血动物有明显保护作用。
2.临床报道
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用20%鹿茸血酒(锯茸时取茸内骨体用白酒浸渍而成)治疗上述病症,取得一定的效果。
(五)补骨脂
1.药理作用
补骨脂具有对抗抑制骨体造血功能、促进白细胞回升的作用。
2.临床报道
治白细胞减少症:补骨脂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 g,每次1~3丸,每日3次,或用补骨脂粉3 g冲服;4 w为1个疗程。治19例,结果:14例痊愈,4例好转,1例无效。
(六)阿胶
1.药理作用
阿胶对失血性血红蛋白低下症和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低下症均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能拮抗60 Co照射后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的生长抑制,对于60 Co照射所致的血象水平低下和骨髓增生抑制,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具有防止辐射损伤的作用。
2.临床报道
治白细胞减少症及缺铁性贫血:阿胶补浆(由阿胶、人参、熟地、党参、山楂等组成)有升高白细胞、补血及增强免疫作用。治疗179例白细胞减少症,结果有效率约为79.33%。治疗缺铁性贫血236例,结果有效率约为67.8%。
(七)鸡血藤
1.药理作用
鸡血藤能使红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且能升高外周白细胞数。
2.临床报道
治白细胞减少症:鸡血藤糖浆10 mL或丸剂5粒,每日3次,连续3~5 d,儿童酌减。共治疗30例,效果满意,用药第3天白细胞明显上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血色素也略有增高。
(八)女贞子
1.药理作用
女贞子对红细胞系统的造血有促进作用,并对放疗或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
2.临床报道
治白细胞减少症:100%女贞子针剂肌内注射,每次2~4 mL,1日1~2次。用于预防或治疗肿瘤患者因放疗或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能使白细胞数回升到正常水平。
(九)生地黄
药理作用:生地黄能促进血虚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cFu-E的增殖、分化,具有显著的生血作用;生地注射液能使60 Coγ射线照射所致的血小板伤害减轻,回升加快。
(十)当归
药理作用:当归及当归多糖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当归多糖对试验动物由于苯腓、60 Coγ射线所致骨髓抑制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正常或经辐射损伤引起的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对试验动物体内粒单系祖细胞和早、晚期红系祖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
(十一)大黄
临床报道: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黄粉0.5 g,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服1~3个疗程。治疗40例,结果:抗凝血酶活性、抗凝血酶抗原、纤溶酶原活性、纤溶激酶活性和纤溶抑制活性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急慢性之间无显著差异。证明大黄粉治疗本病原理与改善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状态有关。
(十二)马钱子
临床报道: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用马钱子加中药治疗。马钱子(埋入热沙内烫至棕色后研末)量由小至大,以身体某部(下颌、面部及肢体等)出现暂时痉挛性收缩为治疗量,一般每次1~3 g,每日1次,服5 d,停2 d再服,持续半年至1年以上。治疗14例,结果:治愈7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2例,稳定1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认为马钱子是治疗本病有效而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