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β受体激动药

三、β受体激动药

(一)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又名喘息定,为人工合成品。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气雾吸入或舌下给药迅速吸收起效,也可静脉滴注。在体内主要被COMT代谢,少量被MAO代谢,故作用维持时间较肾上腺素略长。

【药理作用】

异丙肾上腺素对β1、β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1.兴奋心脏

激动心脏β1受体,对心脏产生与肾上腺素类似的效应。与肾上腺素比较,异丙肾上腺素加快心率、加速传导的作用较肾上腺素强,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选择性兴奋作用,过量也可引起心律失常,但较肾上腺素少见。

2.舒张血管

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舒张明显,对肾和肠系膜血管舒张作用较弱。

3.血压

因心脏兴奋使心输出量增加,小动脉扩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故小剂量静脉滴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大剂量也使静脉血管明显扩张,有效血容量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输出量减少,此时可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4.扩张支气管

与肾上腺素比较,其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更强,也可抑制组胺等过敏物质释放,但对支气管黏膜血管的充血水肿无缓解作用。

5.影响代谢

可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血糖和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增加组织耗氧量。产热作用强度与肾上腺素相当,升高血糖作用比肾上腺素稍弱。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

气雾吸入或舌下给药,可迅即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2.房室传导阻滞

采用舌下含化或静脉滴注治疗II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心跳骤停

用于心室自身节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等导致的心跳骤停,可与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合用于心室内注射,以减弱周围血管扩张,提高冠脉灌注压。

4.休克

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利用其兴奋心脏、扩张血管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脏输出量低、中心静脉压高的感染性休克。

【不良反应】

常见心悸、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明显缺氧时,超量易致心律失常。长期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此时如盲目加大剂量以求疗效,可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而引起猝死。故需严格控制剂量。

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

(二)多巴酚丁胺

多巴酚丁胺口服无效,仅供静脉注射给药。

【药理作用】

多巴酚丁胺可选择性激动β1受体,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及心排出量增加,对心率影响不大,不增加心肌耗氧和心动过速;对β2受体作用很弱,对α1受体几乎无作用。

【临床应用】

1.心力衰竭

本药用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本药特点是选择性激动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不影响心率,不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这是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依据。

2.抗休克

本药疗效优于异丙肾上腺素,且较安全。

【不良反应与用药监护】

本药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气短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偶可引起心律失常。由于该药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多,亦可引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应引起重视。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