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遗传学监测

五、药物遗传学监测

从遗传学角度讲,个体的药物代谢酶、转运体、靶蛋白或受体蛋白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的真正原因。鉴于此,在临床药物治疗中,除了对生物样品进行TDM以外,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提倡和强调进行药物遗传学监测。所谓药物遗传学监测,是指通过药物代谢酶表型分型或基因分型来筛选个体的遗传多态性。基本方法是运用药物探针测定药物的代谢产物,从生化水平上衡量个体药物遗传学的差异,将药物在个体的代谢过程分为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快代谢型和极快代谢型。

与传统的TDM相比,药物遗传学监测在给予患者药物之前就可预测到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其优点如下:①取样多样化,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如可利用唾液、发根或颊拭子等生物样品。②可随时取样,不需要等待稳态条件。③举一反三,即测定一个药物可预测多个遗传特性与其相关的药物。④可解释药物产生个体差异的分子机制。⑤对个体的监测结果可以用于此个体一生。

药物遗传监测的结果可以改变“千人一药,千人一量”的传统给药方法而达到“对异下药,量体裁衣”的效果,即对有药物遗传特性的个体患者采用特异的治疗药物,避免了在药物治疗中给个体患者毫无疗效的药物,同时不仅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还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但药物遗传学监测不能取代传统的TDM。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临床药物治疗真正达到合理、有效、经济的目标,并能使鉴别和处理个体患者变得容易。例如,临床观察到某个体与群体有药效学差异,在需要调整治疗药物给药方案时,传统的TDM是证明个体获得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唯一方法,而药物遗传学监测可以解释该药物对该患者无效的原因。

随着全国医疗保健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除了采用传统的TDM检测患者血药浓度是否在治疗窗外,临床还应前瞻性地用患者的特异性遗传信息来监测药物治疗,即不仅对特殊个体采用最佳治疗药物,而且在治疗全过程均确保有效、安全的剂量。

目前,药物遗传学监测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高通量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以及人源化基因操作动物模型的飞速发展,推动了TDM以及药物遗传学监测的研究。2004年12月,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个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CYP2D6的基因变异进行筛查和基因分型的试验室遗传学检测方法。通过该检测,可以评估患者对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等的代谢能力,这些药物均与CYP2D6相关,从而更确切地掌握个体患者临床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