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因而,在降压的同时应积极干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等),最大程度缓解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病理隐患。
1.平稳控制血压
为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24 h内平稳降压,防止由夜间血压较低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压波动。最好使用长效剂、控释剂或缓释剂。
2.长期化治疗
非药物治疗通常只能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药物治疗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用药,甚至是终身用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切忌中途随意停药,若需更换药物,应循序渐进,逐步替代。
3.注重保护靶器官
高血压易损伤靶器官,包括心肌肥厚、肾小球硬化和小动脉重构等。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必须考虑逆转或阻止靶器官的损伤。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是ACEI、AT1受体阻断药和长效钙拮抗药。其他药物对靶器官损伤也有一定作用,但较弱。
4.给药剂量个体化
高血压患者在选定药物后,应选择合适剂量,既要根据血压高低程度,又要结合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反应性,因人而异。常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如无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状态和反应性等,逐步递增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5.联合用药合理化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是增强降压疗效,降低对靶器官的损害,减少不良反应。对于接受一种药物治疗而血压未能控制的患者,最佳对策是联合用药。有研究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中有2/3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的配伍有:①ACEI(或AT1受体阻断药)与利尿药。②钙拮抗药与β受体阻断药。③ACEI与钙拮抗药。④利尿药与β受体阻断药。
6.积极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不仅本身影响靶器官,而且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更容易引起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糖耐量低下肥胖、吸烟、心血管家族史、静坐的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