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剂

一、铁剂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组织酶系如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等所必需。机体铁的摄入量不足,或胃肠道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造成机体铁缺乏,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贫血,应及时补充铁剂。正常男子和绝经后的女子每日从食物中只需补充每天所丢失的1 mg铁就够了,但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孕妇,铁的需要量都增加。

【体内过程】

食物中的铁以Fe2+形式被吸收。Fe3+很难被吸收,只有经胃酸、维生素C或食物中的还原物质(如果糖、半胱氨酸等)作用下,转为还原型Fe2+,才能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常见的铁剂为: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注射铁剂有山梨醇铁和右旋糖酐铁。

吸收入肠黏膜细胞中的Fe2+部分转为Fe3+与去铁蛋白结合为铁蛋白后进行贮存,另一部分则进入血浆,立刻被氧化为Fe3+,并与转铁蛋白(Tf)的β1球蛋白的两个铁结合位点进行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胞浆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铁分离后,转铁蛋白被释放到细胞外循环使用。铁的主要排泄途径是通过肠道、皮肤等含铁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

【药理作用】

铁是红细胞成熟阶段合成血红素的必需物质。吸收到骨髓的铁,吸附在有核红细胞膜上并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与原卟啉结合后所形成的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即形成血红蛋白。

【临床应用】

治疗缺铁性贫血,如慢性失血性贫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和子宫肌瘤等)、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期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疗效甚佳。铁剂治疗4~5 d血液中网织红细胞数即可上升,10~14 d达高峰,4~8 w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为使体内铁贮存恢复正常,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减半继续服药2~3个月。

【不良反应】

口服铁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Fe3+比Fe2+多见。此外,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减少后者对肠壁刺激,减弱肠蠕动可引起便秘、黑便。小儿误服1 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惊厥,甚至死亡。急救措施为用1%~2%碳酸氢钠洗胃,并以特殊解毒剂去铁胺灌胃,以结合残存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