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三、胃壁细胞H 泵抑制药

壁细胞通过受体(M1、H2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多个环节分泌胃酸。H,K-ATP酶(H泵)位于壁细胞的管状囊泡和分泌管上,能将H从壁细胞内转运到胃腔中,将K从胃腔中转运到壁细胞内,进行H-K交换。抑制H,K-ATP酶,就能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环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PPI)一般为前体药物,发挥作用之前需要在酸性环境之中被激活,形成环形亚磺酸胺结构。

代表药物:奥美拉唑Omeprazole

奥美拉唑(洛赛克)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H,K-ATP酶抑制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本药为两性电解质,微溶于水溶液,易溶于碱性溶液,在低pH的水溶液中很快分解。口服后迅速被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5%。重复给药,可能因胃内pH升高,可使生物利用度增至60%~70%。食物可延缓其吸收。口服后13 h血浆药物浓度达高峰。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5%以上。分布容积为0.34~0.37 L/kg。总血浆清除率为32~40 L/h,其快速清除主要是其在肝内被代谢所致。其80%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其余随粪排出。t1/2为0.5~1.5 h。

【药理作用】

奥美拉唑是无活性的前体药,为弱碱性,能选择性浓集于壁细胞分泌面的细胞膜和微管囊泡上的高酸环境中,在壁细胞分泌小管处与H结合,形成次磺酰胺后,才能有活性,能可逆性抑制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

本药起效迅速,每日服一次即可有效地控制胃酸分泌,持续时间约为24 h,健康志愿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单次口服本药20 mg,即可对胃酸分泌产生适度抑制作用。6 h内胃酸分泌停止,24 h内胃酸分泌减少60%~70%。本药对胃液总量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及其抑制胃酸的作用强。本药对动物应激性溃疡模型的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手术后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促胃液素瘤、急性胃黏膜出血、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大出血。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其他药包括H2受体阻断药无效时,应用本药能收到较好效果。对反流性食道炎,有效率达75%~85%,优于雷尼替丁。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主要有头痛、头昏、口干、恶心、腹胀、失眠。偶有皮疹、外周神经炎、男性乳房女性化等。长期持续抑制胃酸分泌,可致胃内亚硝基化合物增多及细菌过度滋长。大量试验证明,本药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嗜铬细胞增生与类癌形成,在人类是否有此作用尚无定论。

代表药物:兰索拉唑Lansoprazole

兰索拉唑为第二代H,K-ATP酶抑制剂,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80%,t1/2约为1.5 h。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及抗幽门螺杆菌作用较奥美拉唑相似。临床应用与奥美拉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