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血脂药

一、调血脂药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的总称,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AG)和磷脂(PL)等,总胆固醇(TC)包括胆固醇酯(ChE)和游离胆固醇(FC)。这些脂类在血浆中与载脂蛋白(Apo)结合为脂蛋白形式转运与代谢。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各种脂蛋白在血浆中的浓度水平基本恒定,若比例失调则为脂质代谢失常。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AG)升高,俗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也泛指包括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若血脂仍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再用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包括如下类别。

(一)他汀类

他汀类(statins)是β-羟基-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阿伐他汀(ator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等。

【体内过程】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经肝脏转化才有活性,用药后1.3~2.4 h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代谢,经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药理作用】

他汀类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而阻断HMG-CoA向甲基二羟戊酸转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LDL浓度,也可使VLDL合成减少,而HDL浓度上升。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是治疗IIa、IIb及III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首选药。也可用于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为糖尿病性、肾性高脂血症的首选药,有保护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常见有轻度胃肠症状、头痛或皮疹。少数患者出现碱性磷酸酶、血清转氨酶升高。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触痛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现象,与红霉素、环孢素等合用可增加其发生率。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原有肝病史者慎用。有肌痛者应检查肌酸磷酸激酶,必要时停药。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类

本类药又称胆酸螯合剂,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且进入胃肠道后不易被消化酶破坏。临床常用的有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消胆胺)和考来替泊(colestipol,降胆宁)。

【药理作用】

可降低血浆TC和LDL浓度。本类药口服不吸收,在肠道可与胆汁酸形成络合物,阻断其肝肠循环并促进由粪便排出,使胆固醇大量消耗,导致血浆LDL-C和TC浓度水平下降。本类药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合用,有协同降脂作用。

【临床应用】

本药可用于Ia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用药1~2 w后血浆LDL、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但对血清三酰甘油浓度无影响或使之轻度升高,故对单纯三酰甘油升高者无效。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多见,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及便秘等。患者长期服用可使肠内胆汁酸盐减少,引起脂肪吸收不良,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D、K等脂溶性维生素与钙盐。

【药物相互作用】

本类药物可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如噻嗪类利尿药、普萘洛尔、地高辛、保泰松、巴比妥酸盐类、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华法林、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某些抗生素。为避免影响,可在本药服用前1 h或服用后4~6 h再服用上述药物。

(三)贝特类

最早应用的贝特类调脂药是氯贝特(clofibrate,氯贝丁酯),又名安妥明,其降脂作用明显,但不良反应多且严重。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贝特类药效强、毒性低,如吉非贝齐(gemfibrozil)、苯扎贝特(bezafibrate)、非诺贝特(fenofibrate)、环丙贝特(ciprofibrate)等。

【体内过程】

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数小时即达血药浓度高峰,分布广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部分存在肝肠循环现象,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经肾脏排出。

【药理作用】

口服可降低血浆TAG、VLDL、IDL浓度水平,而升高HDL浓度水平。降低血浆TAG、VLDL、IDL浓度水平的作用与其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促进TAG代谢有关,也与减少VLDL在肝脏中的合成与分泌有关。此外,本类药物也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浆黏度等作用。

【临床应用】

本类药可用于IIb、III、IV、V型高血脂症。尤其对家族性III型高血脂症效果更好,也可用于消退黄色瘤。对HDL浓度水平下降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

轻度胃肠道反应多见,如腹痛、腹泻、食欲下降、恶心等;亦可见头痛、乏力、失眠等,偶有皮疹、肌痛、脱发、转氨酶升高等,停药后可恢复。与他汀类合用,肌痛发生率增加。肝胆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儿童禁用。

(四)烟酸类

代表药物:烟酸

烟酸(nicotinic acid)是一种广谱调血脂药,对多种高脂血症有效。

【体内过程】

口服后吸收迅速,约30~60 min血药浓度达峰值,广泛分布到各组织。血浆t1/2约为45 min。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及原形自尿中排出。

【药理作用】

烟酸是B族维生素之一。大剂量烟酸(3~6 g/d)可降低血浆VLDL和TAG浓度水平,1~4 d生效,血浆TC浓度可下降20%~50%;5~7 d后,可见LDL-C浓度水平下降;烟酸也可使血浆HDL浓度水平增高。降脂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脂肪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肝脏TAG酯化、增加脂蛋白酶活性、减少VLDL浓度水平等作用有关。此外,烟酸还有抑制血小板和扩张血管作用,这些作用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应用】

广谱降脂药,可用于II、III、IV、V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与他汀类或贝特类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皮肤潮红、瘙痒等,以颜面和颈部多见,多与皮肤血管扩张效应有关,合用阿司匹林可使反应减轻;胃肠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较常见。一般服用烟酸2 w后,血管扩张及胃肠道不适可逐渐适应。大剂量可引起血糖、血尿酸升高,肝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