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仁术,巾帼不让须眉——记济南市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华明珍
慈心仁术,巾帼不让须眉——记济南市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华明珍
华明珍(1942-),女,汉族,196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学历。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专家、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济南市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济南市名老中医、济南市卫生局创三优争一佳最佳医务工作者、全市科技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华明珍教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道殷实,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风的淳朴造就了她豁达乐观的品格。她热情好学,不畏困难,不论环境多么艰难,她都含笑面对。
她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医生。慈心仁术是她一生的追求。为此,她付出了许多努力,作为济南市中医医院建院初期的员工,开辟了工作中的许多第一,参与创建了济南市中医医院的急诊科、心血管病科。她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她遍览群书,博闻强识,颇有建树,临证成绩斐然。
她桃李芬芳,诲人不倦。她对学生严格要求,无门户之见,不论是实习学生、进修医师、年轻同事还是入门弟子,她从不吝惜把自己的宝贵临床经验倾囊相授,直到今日,她的临证经验仍被临床广泛地应用,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初涉岐黄,名师指点
五十五年前,华明珍怀着敬仰、探索、求实的心情和目的,走进了山东中医的最高学府——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这是一所新建的大学,是党的中医政策的实施,也是为了更好地挖掘祖国医学宝库以及更好地传承中医传统文化而建立的中医最高学府。当时建校的目标是培养新型的高级中医师。在这里,华明珍有幸跟随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张珍玉及现在的国医大师张灿玾等学习。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全面继承中医经典,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的实践水平,同时涉猎一些西医学的发展和动态。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严格要求,言传身教,认真地传授,作为学生的华明珍认真学习,师古而不泥古,学有所长。
在磨难中成长,在发展中不断地壮大。让华明珍记忆最深的事是当时学院组织学生与老师下乡巡回医疗及实习中,师生共同为农村患者服务。在实践中,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提高了临床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既为农民治好了病,更提高了她的医学水平。
在学校里学习中医,起始是有些枯燥,文字内容深奥,对经典知识的缺乏增加了学习难度。但这是学中医的起步阶段,奠定好基础是必要的。她想方设法不断探求,在学习中不断升华,深刻体会在阴阳中求阴阳的相同与差异;在矛盾中不断总结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五行生克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之中医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学本科6年的刻苦学习,为华明珍今后学术和医疗品格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博采众家,勤耕不辍
1965年,华明珍大学毕业后到济南市中医医院内科工作,作为济南市中医医院第一批科班出身的高素质人才,华明珍得到了当时济南市中医医院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李乐园等老前辈们的悉心教导,李乐园是原济南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医内科专家,学术功底深厚,岐黄之术精湛,能背诵清代吴谦等撰写的《医宗金鉴·内科心法要诀》等多部经典著作,医德高尚,深受患者的赞许。华明珍异常珍惜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经常24小时待在医院里,做了一名真正的“住院医师”。她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认真总结老专家的经验,对照患者,认真体会。老专家雄厚的经验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他们无私地“传、帮、带”对华明珍影响很大,使其终生难忘,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对于很多心得体会仍感触颇深,每当同她的弟子们谈起那段紧张而充实的时光,仍是无比怀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十年来,华明珍始终在中医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尤其是中医内科及中医急诊工作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她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潜心研究,广泛地阅读医学经典,继承历代医家及先辈们的智慧,由博返约,慎重思考,吸取其精华,继承先辈们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探索与实施。中医古籍,汗牛充栋。在浩如烟海的医书中,一定要熟读、精思,深刻理解,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华明珍教授反复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写下了许多心得体会。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华明珍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济南市名老中医”“济南市卫生局创三优争一佳最佳医务工作者”“全市科技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这些荣誉使她对中医事业更加有信心,深爱自己的专业,决心将自己的临床所得传授下去。华明珍承担了山东省首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的工作,带徒弟两名,现都是科室的骨干、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承担了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与第五批的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已带出博士生三名。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华明珍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现正在创建实施中,该传承团队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班子,富有朝气,华明珍正努力将名老中医经验更好地继承下去,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14年12月,华明珍教授又承担了济南市第二批名中医“薪火传承231工程”的师承工作,继续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培养中医接班人方面,华明珍教授一直都非常重视,她认为他们是中医的未来,是振兴中医的希望。所以华明珍教授从来都是倾囊相授。无论是师承弟子、进修学员、各高等中医院校实习生、研究生,她都会因人施教,为学生讲授中医药知识,诲人不倦,使他们学有所得。她曾为市卫生局中医经典班讲授《黄帝内经》,为西医学习中医班讲《中医内科学》,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做到教学相长,桃李芬芳。
遵古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现代信息化使我们传统的中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华明珍认为只有不泥古,才有创造性,因此她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她曾到全国中医急症中心重庆中医研究所学习班学习,认真学习了黄星垣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经验;参加全国内经师资班学习中医经典,为临床和中医教学打下基础;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进修学习,系统全面地学习西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各种检测手段,丰富了自己的西医临床水平。进修任务完成后,华明珍积极参加了济南市中医医院急诊室的创建工作,结束了该院不看急症的历史,并在内科开办了中医心血管病房,开创专业性病房,在临床上能融中西两法,扬长避短,开展诊病工作,她常说:“我们要做到术业有专攻,有‘专’才能‘精’,有‘精’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
以科研促临床,在临床中不断地总结,验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华明珍先后较为系统地全面总结了“强心复脉饮”“定心片”“复律膏”及“温通膏”等制剂对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其中四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心血管疾病及疑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协作组副组长,参与了有关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的研究,参与了《中医心病学》的编写,积极组织与参与协作组的学术活动,使其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切磋,对“胸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目前,济南市中医医院治疗胸痹及心悸等心系疾病的诊疗规范中的治疗方剂许多都是华明珍教授的经验方,这些经验方临床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已成为济南市中医医院治疗心系疾病的特色。为把华明珍教授的学术经验更好地推广开来,济南市中医医院及华明珍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已连续三年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吸引了全国许多中医界的同仁前来学习交流,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推广效果。
仁医仁术,大医精诚
在华明珍教授的诊室最显眼的地方,悬挂着医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华明珍在从医之始就立志遵循“古训”,以其为立身之本,并时刻这样要求自己,同时也把这份执着传递给了她的弟子们。对于她的弟子们,她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先背诵《大医精诚》,然后写心得体会,之后就是落实到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细节。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以诚恳的态度接待患者,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急其痛苦,想其治疗;心怀仁慈,乐善好施,认真诊治,详察病情,一丝不苟,戒轻浮、相轻等不负责任的态度,始终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的训告,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责任心,为华明珍为医的终生之道。对于患者不论贫富及地位高下均一视同仁,也不会因经济利益开具大处方、人情药。曾经有一位干部,因感周身乏力,精神不佳,请华明珍教授看病,要求给开些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华教授认真询问病情,患者平素嗜烟酒,有酒渣鼻,舌苔黄厚腻,脉滑,不符合虚证之象,故耐心细致地解释,处以方药,患者症状很快缓解,对华教授敬佩有加。对于贫困之士,华教授也不会因其诊金匮乏而置之不理。曾有一外地务工人员,初来济南即感胸闷、心前区不适,请华教授诊看,诊断为心肌梗死,华教授不畏辛劳,一心赴救,终使患者转危为安。正是怀有这种情怀,华明珍在工作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认可,许多病人一家四代均是她的患者。有一位老患者,她和儿子、儿媳、孙子都曾是华明珍教授的患者,重孙子稍有不适,也要抱来请华教授瞧瞧,才肯放心。像这样一家三代甚至四代由华明珍教授照顾健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一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的患者,看遍了济南的各大医院,得出的结论均是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虽然痛苦,但却不愿做手术,于是慕名来到华明珍教授的诊室,在华教授的精心治疗下,患者很快心率上升到60~67次/分,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消失,患者激动地说:“我终于感觉到自己有心跳了!”华明珍教授不仅对心系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对一些疑难杂病也是手到擒来,有一位新疆的患者,因阴囊湿冷多年,痛苦异常,多处就诊,效果枉然,出差到济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华明珍教授的诊室,华教授认真查看了这位患者多年的就诊记录,给患者开了一周的汤药,患者半信半疑地问:“您看我这病还能治好吗?”华教授谦虚地说:“你吃吃看,要对你的病有信心。”一周后,患者欣喜地来到华教授诊室,激动地说:“华教授您真是名不虚传,我很久没有这样舒服了!”因要回新疆,请华主任又开了1个月的药物巩固,临行前说了很多感激的话语。从一个个患者眼中迸射出的感激、爱戴之情和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者的那份信任,才真正让人体会到和谐的医患关系。还有很多患者已成为华明珍教授的朋友,经常会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或者会到华教授诊室看望一下华教授,等上半天只为在华教授看病间隙说一声“我现在很好,您也要保重。”
华明珍为人爽朗豁达,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显得年轻而有活力。华教授除了钻研医学,闲暇之时,品茗读书,侍花弄草,生活非常有情趣。她养的花草总是特别的生机盎然。每当她养的花草芬芳吐艳时,她总喜欢与人共赏,或者干脆分给同事或弟子,与大家分享。“鲜花赠人,手有留香”,华明珍教授把她的宝贵的医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人,救助患者何尝又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