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明珍教授从肾论治胸痹
华明珍教授从肾论治胸痹
心肾同属于少阴经,《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下……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路线显示,其有一分支从肺出,入心,注胸中,手少阴心经从心系向上循行入肺,故心肾二经在胸中交汇联络,通过肺的呼吸吐纳,二脏得以交流互通。并且,舌为心之苗窍,肾经夹舌本,说明心、肾二经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呼应。
《周易》记载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素问·金匮真言论》曰:“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灵枢·阴阳系日月》曰:“其于五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肾为阴中之太阴。”《素问·刺禁论》:“心部于表,肾治于里。”《灵枢·五色》:“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素问·五脏生成》谓:“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可见心与肾的密切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多论述。华明珍教授指出心与肾的关系因于二脏经脉相连,五行相克,在生理病理关系上主要表现为精血同源、水火既济上。
心主血,肾藏精,精和血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时精血又可以相互化生。《诸病源候论》云:“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同时,促成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原动力为肾中精气。若肾精充盛,血液得肾精补养得以化生旺盛,气血充盈,则各个脏腑得精血濡润滋养,可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反,肾精亏虚,则阴血化生乏源,气血亏少,脏腑失于精血之滋养,功能下降或紊乱,疾病乃生。因此,血虚者,可以益精补肾之法以使肾精充盛而补血;精亏者,可以补血养血之法以化血生精。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初步确立了心肾水火互济的理论。朱震亨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指出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上焦属阳,以下降为和;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下焦属阴,以上升为顺。即在生理情况下,肾水虽然在下生精益髓,但同时要上济于心,以肾阴资助心阴,使心火不亢盛于上;心火虽然在上推动心的生理功能,但同时必须下降于肾,与肾水交济,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于下。同时,肾水之中寓有真阳,真阳上升而使心中之火得以化生;心火之中寓有真阴,真阴下降而使肾水不致乏源。故《慎斋遗书》有:“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的记载。可见心肾相互制约,互相为用。心肾相交,则阴阳、水火、升降处于动态平衡的关系之中,才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火,肾藏相火,《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如若天之太阳,温煦一身人体;相火位居肾中,为君火发挥作用的根基。君相二火,相资互用,各安其位,上下交济。心阳充盛,则相火安;相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如果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则表现为水不济火的阴虚火旺,或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的心肾阳虚之证。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肾病者……虚则胸中痛”的描述,认为肾虚可发生胸中痛,为从肾论治胸痹心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宋代《太平圣惠方·治心背彻痛诸方》中指出心背彻痛的原因是“脏腑虚弱,肾气不足,积冷之气,上攻于心”。明确指出了肾与胸痹心痛发病密切相关。张介宾则曰:“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指出心气根源于肾气,心阳有赖于肾阳之温煦,心阴需要肾阴之滋养濡润。华明珍教授总结前辈医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藏精主生长生殖,内寄元阴元阳,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无论是脾的布散精微,胃的受纳腐熟,还是肺的宣发肃降,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都需要肾的蒸腾气化才能完成,正如《医贯·玄元肤论》曰:“五脏之真,惟肾为根。”心阴心阳更是根植于肾阴肾阳,心气的盛衰间接反映着肾气的盛衰,心本脏的生理功能亦受肾气盛衰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肾中精气由充盛逐渐趋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亦随之减少,这本是人体符合自然规律的衰老过程,却也是胸痹发生的病因之一。胸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肾阴肾阳皆衰减不足,后天脾胃的功能亦因衰老而运化不足,后天不能有效充养先天,先天精气益虚,心阳不得肾阳温煦,心阴失去肾阴滋养,心主血脉的功能必然下降,或心气心阳不足,不能鼓动血脉运行;或心血不足,不能滋养心神血脉;或心阴匮乏,阴虚则阳病,阴虚火旺,虚火扰心。部分年轻胸痹患者也可表现肾虚之证,则多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或劳心劳力过度伤肾,后天又失于调养,致肾气肾精不足,心失肾之温煦滋养而病,虽然外无衰老之象,但肾虚致胸痹的机制却是相同。《吴医汇讲·卷八》曰:“命门之火,即心火之根;肾水之精,即心精之源。”鉴于肾的功能与胸痹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胸痹的治疗过程中,华明珍教授时时考虑补肾,常在方中加用补肾药物,如枸杞子、山萸肉、黄精、熟地滋补肾阴,益精填髓;补骨脂、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肉桂等温补肾阳,调节肾脏的功能,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