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凉解表治疗风热咳嗽案

辛凉解表治疗风热咳嗽案

洪某,男,41岁,已婚。2013年1月14日初诊。

[主诉]咳嗽3天,伴发热。

[现病史]3日前外出后出现咳嗽,咽痛咽痒,声音嘶哑,头痛,全身疼痛,疲乏无力懒动,发热,最高达39.5℃。自行口服中成药“感冒颗粒”及退热药,汗出后体温已降。现症见:咳嗽,少痰,咽痛,声音嘶哑,头痛,身痛,全身汗出,乏力,鼻塞无涕。纳食可,睡眠可。小便可,大便日一次。舌红,苔黄,脉浮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近1个月内接触发热患者。

[体格检查]T37℃,BP130/80mm Hg。中年男性,神志清,营养良好。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等。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分析]患者外感受邪,邪毒并风邪入侵,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肺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入升降的通路,咽喉为其所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故外邪入侵,肺卫首当其冲。

[治法]疏散风邪,清热解毒。

嘱注意休息;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食品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淡盐水或粥等;外避风寒。按时口服中药。

[处方]

金银花18g 连翘12g 杏仁10g 桔梗15g

前胡10g 桑叶10g 生杷叶10g 牛蒡子10g

板蓝根15g 薄荷10g 紫苏子10g 菊花12g

辛夷10g 浙贝母10g 荆芥10g 芦根18g

甘草6g 金果榄10g 西青果10g 木蝴蝶10g

石膏15g。

3剂,水煎服,日1剂。以水煎约400m L,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3年1月17日,患者诸症缓解,仍有咽痒。上方加蝉蜕10g,利咽开音,继服3剂。注意休息,调饮食等以善后调理。痊愈后坚持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等。

【按语】此患者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外邪入侵,肺卫首当其冲。肺为娇脏,其性清宣肃降,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气失宣,清肃失职而发为咳嗽;卫气失和,腠理闭塞,经脉不利,尤头为诸阳之会,而出现发热,头身疼痛;咽喉为气道门户,风热侵袭,而致咽痛喑哑。

时值小寒,隆冬时节,本来外感风寒之邪的可能性较大,而患者的症状体征皆提示为风热证。考虑因现在取暖条件改善,感受风寒的概率下降,但室内外温差较大,也影响了人体的适应能力,且人们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油腻温燥之品较多,而导致人体的体质变化。因此,治疗当辨证论治,重视临床资料的采集,不宜主观臆断。

本病治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为原则。金银花与连翘为疏散风热的常用对药。荆芥亦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燥,药性和缓,寒热皆宜。薄荷、牛蒡子等亦辛凉散风清热,且合金果榄、西青果、木蝴蝶、板蓝根解毒利咽,辛夷芳香通窍。桔梗辛散苦泄,开宣肺气而祛痰利咽;前胡、浙贝母清化热痰;杏仁、苏子调理肺气,降中兼宣,为治疗咳嗽之要药,且质润而滑肠通便;桑叶、枇杷叶、菊花甘寒质轻,轻清疏散,清肺润肺。石膏、芦根皆甘寒,以清余热。甘草调和诸药。患者因“退热药”等而致汗出热暂退,须注意汗出津伤,宜多进水、粥等以养阴扶正,避风寒以防外邪乘虚而入。

患者疾病初愈时,邪气未尽,且病程中汗出明显而耗伤阴津等,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低下,容易重新感邪以致疾病复发,如《重订通俗伤寒论》所说:“瘥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其病多作。”故应注意病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