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心肾法治疗眩晕案

交通心肾法治疗眩晕案

周某,女,72岁,汉族,已婚。2014年7月7日初诊。

[主诉]头晕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于20多年前因时感头晕、头涨于居住附近诊所就诊,测血压偏高,间断服用复方利血平等药物,症状缓解即停服。10余年来,头晕发作频繁,改服用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降压,血压较平稳,维持在140~150/80~90mm Hg,仍时感头晕。近2周来,因家中事物繁忙,患者感头晕加重,伴耳鸣,无视物旋转,心烦,眠差,入睡困难,多梦,口干,纳食可,腰酸腿软,小便黄,大便偏干,2~4日一行。

[既往史]有冠心病史10余年,未系统服药。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BP160/100mm Hg,双肺( -),HR6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红,苔剥脱,脉细。

[辅助检查]ECG:大致正常。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心肾不交)。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级,很高危)。

[辨证分析]患者年老肾阴亏虚,不能上升至心,涵养心阴,心火独亢,上扰清窍,故见头晕,失眠多梦,心烦,热灼津液,故见口干,大便偏干;肾主骨,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故见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剥脱、脉细为肾阴亏虚,阴虚有热之象。

[治法]交通心肾。

[处方]交泰丸加味。

黄连9g 肉桂3g 生地12g 丹皮12g

山药12g 茯苓12g 泽泻9g 山萸肉9g

炒枣仁24g 龙骨15g 牡蛎15g 女贞子12g

墨旱莲12g 玄参12g 麦冬12g

水煎服,日1剂,7剂。

二诊:2014年7月14日,服药后,患者头晕、心烦、口干改善,睡眠略改善,仍多梦,纳食可,小便调,大便仍偏干。舌质红,苔剥脱,脉细。查BP152/84mm Hg,中药原方炒枣仁加至30g,加柏子仁12g以加强安神养心之功。水煎服,日1剂,7剂。

三诊:2014年7月21日,患者头晕减轻,偶有心烦,睡眠质量改善,梦少,纳食可,小便调,大便仍偏干,1~2日一行。舌质红,苔剥脱,脉细。查BP140/78mm Hg。中药原方继服7剂。

【按语】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阳上升至心,则能养心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两脏相互制约平衡,达到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肾不交,则病证丛生。交泰丸出自清代王士雄《四科简要方》,由黄连、肉桂组成。方中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使火不上炎,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寒热并用,可得水火既济。同时本患者肾阴亏虚,故方中加用六味地黄丸及增液汤和二至丸以滋补肾阴治其本,且肉桂守而不走,与滋阴药配伍,小量用之,可引火归原,肾水得温,自然更好地上济心火。方中加用炒枣仁、龙骨、牡蛎以安心神,治其标,改善睡眠及减轻心烦等不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