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之用升麻
李东垣之用升麻
东垣创制补中益气汤是以“补其中而升其阳”立法的。后人把补中益气汤作为升提中气的代表方,是因它既能补其中,又能升其阳之故。“引胃气上腾”是东垣创制补中益气汤时给予升麻的评价。东垣不愧是运用升麻的大师,在他所著的《医学发明》《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中,用得最多最活的是升麻。
东垣深受《素问》升降理论的影响,认为五脏六腑之升降运动是以脾胃为枢纽的。因此,东垣论治脾胃诸病以升降立法,重在升阳。东垣在《脾胃论》里告诫大家:“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东垣之用升麻,亦重在升阳——升阳散火、升阳除湿、升清降浊、升阳益胃。
1.升阳散火 对于阳气被抑遏于脾土之“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内外伤辨惑论》)者,东垣主张以升阳散火之法,采用升麻、柴胡、葛根、防风之类为主治之。
2.升阳除湿 “客邪寒湿之胜,自外入里而甚暴,若以淡渗之剂利之,病虽即可,是降之又降……兹以升阳之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升麻各一钱,防风半钱,炙甘草半钱……一服乃愈”(《内外伤辨惑论》)。东垣还认为:“受客邪之湿热也,宜升举发散以除之。”因此,升阳汤、升阳除湿汤,都是以升麻、柴胡配陈皮、益智仁之类以治湿盛之泄泻。
3.升清降浊 东垣认为,脏腑气化运动中,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能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清气上升是主要的,清气上升,浊气则下降。“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故对清气在下,浊气在上之食泄胀呕吐等症,东垣喜用升清降浊法,并以升清为主。
4.升阳益胃 脾胃不足之证,东垣尤其喜用升麻。其用有二,一是引经,“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二是“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东垣在《医学发明》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后,阐明了他的立方本旨。他说:“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甘草上升。”东垣怕后人误解他的原意,在他晚年著《脾胃论》时,再次说明他的见解:“清气在阴者,乃人之脾胃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之升”。很明显,东垣用升麻、柴胡是助辛甘之参芪术草以升提中气而已。由此可知,通过配伍,扩大了升麻的应用范围,不一定是它本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