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明珍治疗失眠经验

浅谈华明珍治疗失眠经验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华明珍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失眠治疗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失眠经验进行简要总结。

1. 首辨虚实 失眠病机复杂,华师认为不外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其所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实证之气滞、血瘀、痰湿,均可引起气机不利,影响阴阳顺接而致失眠;虚证之气虚、血虚、阴阳亏虚,均可致心神失养,引起失眠。故临证宜遵《灵枢·邪客》“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治疗原则。

2. 注重脏腑协调 华师强调“五脏之气相搏”(《灵枢·营卫生会》)是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机,认为失眠与脏腑阴阳失调、五脏相互间功能不相协调,致阴阳不交,阳不入阴密切相关。因外感或内伤等均可使心、肝、胆、脾、胃、肺、肾等脏器功能失调,而致心神不宁。故失眠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肺等脏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所以,心的功能在失眠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与肝(胆)、脾(胃)、肾、肺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五脏藏五志,“喜、怒、忧(悲)、思、恐(惊)”任何一种情绪变化均可影响睡眠。另外,脾主运化,主升清,阴阳气血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脾主统血,血受藏于肝,木气冲和调达,则血脉通畅,行于脉中,心主血之功能正常,则心神和畅;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滋养五脏,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对气机通畅,脉道流利有重要作用。故五脏功能紊乱均会影响睡眠,如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心肾不交、肺气郁闭等,均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机。治疗时不宜局限于调整心之功能,亦不限于安神之品,而应注重脏腑协调,整体辨证,综合调理。

3.调养结合 调养结合是指失眠患者常因各种诱因而引起或复发,治疗时及治疗有效后应嘱患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畅情志、节饮食等,并根据体质不同,注重调摄。《灵枢·营卫生会》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故昼不精,夜不瞑。”可见,年老体衰及虚证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对此,华师主张应辨证给予简便的方药调养,如服用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归脾丸、甘麦大枣汤等防止疾病复发,常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4.动静相宜 《灵枢·邪客》有“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人体睡眠的功能活动与阴阳出入潜伏相关,昼主阳,夜主阴,昼则阳出于阴,夜则阳入于阴,从而维持睡眠的昼醒夜寐。华师临证注重对失眠患者的调护,主张动静相宜,即白天适当活动,晚上睡前保持安静。如此顺应天时,“与天地同纪”(《灵枢·营卫生会》),昼养阳,夜养阴,使阴阳消长自然有序,逐步恢复患者紊乱的生物节律。同时常鼓励患者放松心情,重拾睡眠信心,再配合药物治疗,常可达到满意的安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