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温阳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案
补气温阳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案
赵某,男,62岁,已婚。2014年10月31日初诊。
[主诉]腹泻5年。
[现病史]患者腹泻,晨起时腹痛即大便,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测血压140/80mm Hg,现患者腹泻,时腹痛,喜温热恶寒凉饮食,食凉即腹泻,疲乏困倦,纳食一般,大便稀,日2~3行,小便分叉,尿量少,夜尿频。
[既往史]否认重大疾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3℃,P70次/分,R18次/分,BP140/80mm Hg。患者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可,正常面容,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壁软,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弱。
诊断:
[中医诊断]腹泻(脾肾气虚)。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治法]补气温阳。
[处方]脾虚方加味。
党参18g 白术10g 云苓10g 白扁豆10g
陈皮10g 山药12g 莲子15g 砂仁12g
薏苡仁24g 桔梗12g 谷芽10g 麦芽12g
补骨脂10g 吴茱萸6g 白芍15g 木香6g
肉豆蔻10g 五味子10g 甘草6g 黄芪18g
取水800m L,煎取400m L,早晚分服7剂。
二诊:2014年11月6日,药后患者腹泻次数减少,日行1~2次,腹痛未作,疲乏减,小便分叉减,敢食凉,上方加桑螵蛸15g。继服7剂。
三诊:2014年11月13日,药后患者腹痛、腹泻未作,疲乏减,夜尿改善,上方继服7剂。
【按语】本例患者脾肾阳气不足,素体寒湿较盛,因而食凉即泻,故治疗应用党参、黄芪、白术、云苓、陈皮、白扁豆、莲子等健脾祛湿之药,加用肉豆蔻、吴茱萸散寒祛湿,同时加用补骨脂温肾阳以助脾阳,补火生土,因此取得良好疗效。
本例患者脾肾阳气不足,注意白芍和五味子的应用,方中白芍抑肝扶脾,以防土虚木乘,体现“治未病”思想,方中五味子的使用,主要考虑其药性酸温,五脏皆补,酸敛配合补气药以固肠止泻,患者小便不利,加用桑螵蛸助收摄精气,对大小便均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