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与冠心病浅述
阴虚与冠心病浅述
阴虚是中医论治冠心病的重要方面,这也得到了冠心病易患因素理论的印证,现结合华主任的临床经验浅述于下。
1.阴虚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 冠心病大致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患病人群在40岁以上,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可见冠心病的发病与阴精亏耗有密切的关系。心肾相交,且肾为一身阴精之本,心病之阴虚尤其与肾阴亏虚有关。如《景岳全书》云:“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阴,而心失所养,“不荣则痛”,或心火独亢,扰乱心神而发病;肾精亏虚,生血不足,血脉干涩,“无水行舟”而发病,即“脉者……涩则心痛”。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云:“肾水足而后心火融,肾水不足,必致心火上炎,而心与肾百病蜂起矣。”
西医学研究认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A型性格等都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而以上皆以阴虚为主要病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血脉瘀阻,心脉运行滞涩失于充养而形成阴虚阳亢证,多见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与阴虚关系更为密切,因胃阴亏耗,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克土而伤及脾胃,可致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阻滞脉络,久郁化热,加重阴伤,或因过用燥湿化痰而更加耗伤阴液,皆可伤及心脉。A型性格多个性好强,固执而好争辩,易冲动急躁,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具有攻击性。这与阴虚内热证常见的虚性亢奋表现一致,阴虚而虚火上炎,耗伤阴津,血滞为瘀,阻滞心脉而形成阴虚火旺证。
冠心病病机在阴虚的基础上复杂多变。阴虚可致阳气亏虚。阴阳互根互用,互为消长,相互转化,阳以阴为物质基础,阴虚易致阳虚。且阴虚亏耗而生燥热,伤及脾胃之阴,则后天运化乏源,而致阴阳气血两虚。阴虚可致变生痰浊、瘀血,如心阴虚,子病犯母,累及肝脏疏泄失职,而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母病及子,心病犯脾,脾运失司,聚湿成痰;或阴虚内热,虚火自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医林改错》),或虚火炼液为痰,均可形成有形实邪阻滞心脉。阴虚生内热,兼痰浊、瘀血等阻滞,郁而化热,久则热聚成毒,热毒日久又会耗伤阴液,加重阴虚。
2.冠心病阴虚证论治
(1)药物治疗:阴虚,当滋阴补虚。主要病位在心,心肾相交互济,治疗也宜兼顾心肾。而补益之品多滋腻,可合用行气活血类药物,以使气血畅达,补益而不留滞。另外,滋阴药物性偏寒凉,多与温通气血的药物性味相左,应注意配伍用量。方如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
滋阴补虚,辅助人体正气,有助于祛除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可达到扶正祛邪、邪去正安的治疗目的。阴虚与瘀血、痰浊等实邪关系密切。一方面,滋阴补虚有留邪之弊,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另一方面,由阴虚所致痰浊、瘀血等,滋阴补虚也有利于改善。阴津充足是保证脉道滑利、血运畅行的重要条件,正如《读医随笔》所说:“血犹舟也,津液者水也。”若阴虚津亏,脉道失于濡润,血行涩滞,留而为血瘀。滋阴补虚,水津充沛,血始能行,防治瘀阻心脉,可予女贞子、制首乌、白芍、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等滋阴,合丹参、三七粉活血。同时,部分滋阴补虚药物本身也可能兼具活血通脉的作用,如《名医别录》称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滋补阴精之亏,恢复脾胃运化,水谷归于正化而化生精微,痰浊则无所由生。如以沙参、麦冬、玉竹、酸枣仁、地黄等以滋阴,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并延胡索、香附行气。心阴亏虚,虚火内生,煎血成块,炼津成痰,郁久成火,当予滋阴清热解毒,以阴制阳。药如生地、玄参、黄连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或丹参活血祛瘀而清心除烦。
(2)生活调护:具体措施主要是对阴虚相关的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干预。包括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克服A型性格的弊端;节制饮食,避免肥甘燥烈之品;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可予西洋参、玉竹、麦冬等滋阴补虚药膳以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