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气血法治疗心悸案
补益气血法治疗心悸案
刘某,男,60岁。2014年10月30日初诊。
[主诉]乏力1年余。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乏力较重,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3.71× 1012/L,血红蛋白74g/L(2014年8月11日)。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查:BP 130/70mm Hg,现患者乏力,面色苍白,纳差,眠差,大便稀,眠差,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重大疾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30/70mm Hg,患者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可,正常面容,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壁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红细胞计数3.71×1012/L,血红蛋白74g/L(2014年8月11日)。
诊断:
[中医诊断]虚劳(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贫血。
[治法]补益气血。
[处方]心悸方。
太子参18g 黄芪24g 白术10g 当归15g
木香6g 龙眼肉10g 炒枣仁24g 远志10g
五味子10g 珍珠母18g 首乌藤18g 丹参15g
甘草10g
取水800m L,煎取400m L,早晚分服,7剂。
二诊:2014年11月6日,药后患者仍乏力,上方加阿胶12g,鹿角胶10g,7剂,继服。
三诊:2014年11月14日,药后患者乏力改善,耳鸣较重,查:红细胞计数4.52×1012/L,血红蛋白90g/L(2014年11月14日)。上方加菟丝子12g,金樱子10g,磁石10g,石菖蒲10g,7剂,继服。
【按语】心悸方由归脾汤化裁而来,本方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可见体倦、乏力、食少,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该方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为补益血液之良剂。
患者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治当健脾益气养血,二诊加用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益阴阳气血,药后患者乏力等症明显改善,治疗不仅局限于后天脾胃所化生之气血,更加温补肾中阴阳之阿胶、鹿角胶,效果显著。三诊时患者耳鸣较重,治疗加用菟丝子、金樱子、磁石、石菖蒲以补肾开窍,重镇潜阳以治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