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匮要略》中桂枝运用

浅谈《金匮要略》中桂枝运用

桂枝具有解肌疏风、温阳通经、化气行水、平冲降逆等功效。在学习《金匮要略方论》的过程中,通过对用到桂枝的相关条文的总结发现,桂枝平冲降气的功效在《金匮要略》中运用相当广泛。现将《金匮要略》中出现桂枝用于气上冲的条文列出,并作简要分析以说明桂枝平冲降气功用的重要性。

第一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分析:此条是太阳伤寒不解,正气欲作汗达邪于外而不可得,气血拥郁于上,不达于外。所以有气上冲胸,小便反少,欲作刚痉的证候。表闭、气上冲、欲作刚痉为主症,葛根汤中麻黄发汗解表达郁为主,葛根解痉舒经为主,桂枝平冲降气为主。

第二条:“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分析:《金匮要略》有云:“心下有留饮,微则短气,甚则心悸。”这里见到短气、小便不利,正是饮邪上冲的证候。附子、白术温阳健脾,散寒逐湿;桂枝、甘草即可温阳散寒,更用其平冲降逆。此方桂枝用量为四两。

第三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分析:此方桂枝也是四两以治气上冲之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表里水气重,用白术;脚肿如脱,在表用麻黄宣达肺气;关节疼甚,用附子;温温欲呕,用生姜;知母尤去下肢水肿;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防风祛湿助汗。

第四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分析:这条条文可以很明白地看出桂枝具有平冲降气的功效。可是很多注解却都认为之所以发奔豚,气上冲是由于针处被寒,阴寒内盛,上凌心胸导致。所以桂枝重用到五两,以散寒温阳。所以才又有加桂是加桂枝还是肉桂之争。其实我认为都是可以的。肉桂具有温阳散寒、引火归原之能,人尽皆知;桂枝本具平冲降逆之性,可能就不能人尽信服。所以才弄个寒邪来,让人理解起来很费力。当然寒邪是可以引起奔豚证的,李可的著作里面就有温碧泉创制的奔豚汤,专治阳衰寒盛之奔豚证,所用之药皆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之类,大辛大热,仿佛不是区区桂枝加桂汤可以胜任的。桂枝加桂汤无法治阴寒内盛所致奔豚,它所治的更多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自我感觉有气从下向上攻冲,发作欲死,不发时一如常人,检查化验可能无异常,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这样的病人我跟师时见到一个,就是纯粹的感觉有气上冲而已。所以桂枝加桂汤应该加的是桂枝,肉桂当然也行,但仲景本意应是桂枝,取其平冲降气之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桂枝是直接发挥平冲降气之功效的,不是通过温阳散寒而间接达到的效果。

第五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分析:这条是气挟水欲上冲,脐下筑筑动悸。桂枝配茯苓是平冲降逆的常用组合。气上冲多由于里虚,里虚多见水停。《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虚则气机内乱,或陷而不升,或逆而不降,或郁而攻冲。气上冲则水从之。桂枝茯苓,一以降气,一以甘淡利水,如此则气降水平,奔豚不作。

第六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分析:此条气从胁下逆抢心,胸满胀闷,行气药大量重用,还用桂枝一两,以助降气。

第七条:“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分析:桂枝三两,以平诸逆为主。

第八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分析:胃虚饮停,多见水气攻冲上作而目眩短气、胸胁支满。苓桂术甘汤健脾运湿,甘淡利水,温阳平冲。

第九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分析:脾胃虚则邪凑,水停气滞则心下坚满,水气攻冲则膈肌不得顺降,饮重凌心射肺则其人喘满。木防己去水力强,桂枝降冲,人参补虚健脾以杜后患。

第十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苓桂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分析:这条仲景又再次提到治冲气,茯苓四两,桂枝四两,五味子半升,平冲利水,敛气滋阴。

第十一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分析:此条由于表气虚,水气停于皮肤肌腠,滞而不行而为四肢肿,聂聂动者,水气冲动之貌。桂枝三两、茯苓六两平水气之冲,黄芪三两实表气之虚,防己去水邪。

除以上各条,尚有黄汗“久久必身动……小便不利”用桂枝加黄芪汤;妇人病篇“妇人素有癥病……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用桂枝茯苓丸。此外,厥阴病乌梅丸证有“消渴,气上撞心……”亦用桂枝。如果结合《金匮要略》的姊妹篇《伤寒论》,关于桂枝应用于气上冲的条文则更加的丰富。

通过以上条文的列举和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桂枝本身就具有平冲降气的功用,仲景将桂枝的这种功用运用得出神入化,令人叹服。当然,这里只是就桂枝的平冲降气的功用作集中分析,通过集中分析,更好地让我们领会桂枝的这一功效。那么,我们可以对《伤寒杂病论》中每一味药都作这样的集中分析,就能够从原文中得出某药和某症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关键,但不是唯一的一步。最好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辨证用药,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