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明珍教授舌诊经验

华明珍教授舌诊经验

舌诊在祖国医学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在西医学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华明珍教授在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视舌诊的临床应用。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望舌在现代医学的诊疗中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首辨舌色 舌色变化与血液循环、缺氧等情况呈正相关。一般说来,血液循环功能越差,缺氧越严重,舌质颜色就越深。

(1)心衰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风心病、慢性肺心病及某些先心病等出现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患者,表现最为突出。此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舌质青紫或晦暗,或伴有瘀斑,舌下脉络怒张。随心衰程度的加重则舌色变深,舌下脉络怒张增剧。反之,若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心衰纠正或病情好转后,则舌色由青紫转为红润,或者由深变浅。

(2)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其舌质多表现为红舌或红绛舌,如果出现青紫舌,舌下脉络明显怒张,则往往表示出现了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严重者可呈现青紫舌,舌下脉络怒张也更为显著。同样若治疗好转,舌色也会逐渐变浅,舌下脉络怒张也会减轻。

(3)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缺氧情况,病情严重者多表现为青紫舌,这说明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缺氧严重,若经过适当治疗,舌色由紫变红润者,表示缺氧情况得到改善。

(4)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此类病人病程一般较长,如果出现绛紫舌,说明血液流变学有改变。我们临床观察到,凡出现绛紫舌的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其病情大都进入了中、晚期,易出现血栓和粥样斑块形成,提示需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对于将要发生循环衰竭的患者,其舌色也随着发生变化。经观察,随血压的下降,或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甚或肢冷汗出的症状,其舌色变为暗淡。

2.再辨舌质、舌苔 华教授认为舌质、舌苔变化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归转呈正相关。

(1)反映病情的轻重:一般说来,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而润,或者稍减者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疏松干燥,甚或光剥无苔,均属病情较重。有人观察烧伤病人创面越大,伤越重者,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伤津严重致阴虚所致)。若并发败血症,则舌质变为红绛干枯,这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反映疾病的预后转归:临床观察,凡疾病向愈转化,则舌苔也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若病情缠绵、反复,则舌苔长期不退,舌质变化亦然。有人观察急性传染性肝炎,早期舌苔薄白者多,白厚或白腻者次之。若病情在向愈的方面转化,则舌苔由厚转薄,若病情反复,则舌苔由薄转厚,或厚腻苔持续不退。

3.辨润泽 从舌象观察病人的失水程度,对于有失水的病人可以从患者的舌象变化大体估计失水的程度。轻度失水的患者多表现为舌苔少津;中度脱水的患者多表现为无津;重度脱水的患者,则多表现为舌质舌苔干枯燥裂。

4.特殊舌象 经多年临床观察,某些舌象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如阴虚舌(指舌质红绛、舌体瘦小有裂纹、少津)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的如肺结核、肝硬化等。晚期癌症患者可出现镜面舌,贫血可出现体胖淡白舌,甲亢可出现颤动舌,脑血管意外可出现偏歪舌,B族维生素缺乏,可出现地图样舌等。

舌诊是四诊的重要手段,治疗疾病时要四诊合参,特别是对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所以重视四诊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诊疗技术,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