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活血,调和脾胃治疗心悸案

行气活血,调和脾胃治疗心悸案

乔某,女,33岁,已婚。2013年4月18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心悸1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时有心慌,活动后缓解,伴乏力。现症见:时有心慌,活动后稍缓解,乏力,无胸痛,胸闷不明显,无头晕头痛,无一过性黑蒙。夜眠可,食欲差。二便可,时有尿频。舌淡,边有齿痕。脉细数。

[既往史]无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BP120/70mm Hg。青年女性,神志清,营养尚可。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3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2013年3月28日):心率103次/分,窦性心律,轻度T波改变。甲状腺、心脏彩超无阳性结果发现。

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气滞血瘀,脾胃失和)。

[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速。

[辨证分析]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心神动摇,而悸动不安。患者自我感觉活动后症状缓解,因适度活动后有利于气血运行,心神清明而安。但患者体质偏弱,不宜一味攻伐,以防戕害正气,且患者食欲较差,脾胃运化不足,则不利于气机畅达,气血生化。治当以行气活血安神为主,佐以扶正健脾。

[治法]行气活血,调和脾胃。

[处方]

太子参15g 酸枣仁18g 远志10g 当归12g

柴胡10g 丹参15g 白术10g 郁金10g

龙齿18g 茯苓10g 珍珠母15g 炙甘草10g

水煎服,日1剂。以水煎约400m L,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3年4月25日,诸症缓解,食欲仍不佳。继用上方7剂,加砂仁10g,炒谷芽12g,炒麦芽12g。

【按语】本案属虚实夹杂证。患者体质较弱,且饮食不佳,素有脾胃失和。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则影响气血生化,而心神赖气血以养。即“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脾胃失和,气血亏虚无以养神,且运化失司,易酿湿生痰,上蒙心神。患者自我感觉适度活动后症状缓解,因活动有利于气血运行,暂时舒缓气机,神明略清而有所改善。治则顺应病势,予行气活血之品以促进气血运行,健运脾胃以扶正补虚,佐以安神定悸以治标。

方以太子参益气健脾,温和补虚为君;当归、丹参养心活血,柴胡、郁金行气解郁为臣;白术、茯苓健脾运湿,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龙齿、珍珠母俱为重镇之品,安神定悸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二诊中,予砂仁行气运脾,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和胃,加强扶正健脾。

患者年逾而立,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更应注意自我生活调摄,调畅情志以疏解精神压力;适度运动,既有利于精神压力排解,也有利于增强体力;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可补充健脾和胃的药膳等,但脾胃素弱,不宜油腻肥厚及过于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