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辨治验案二则
月经不调辨治验案二则
中医药治疗疾病能获得较快且稳定的疗效,全在于辨证准确以及用药合理。下列病案两则,就正于大方之家。
病案一:
[初诊时间]2009年4月2日。
患者王某,35岁,月经失调1年,月经15到20天一行,行经半个月,月经色黯红,量少,血块少,手脚心灼热,心烦,眠浅梦多,大便略不畅,小便热黄。舌黯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肝郁气虚,阴虚火旺。
[辨证分析]气虚不摄血则月经半月一行,气虚不生血则经血量少,气虚湿浊阻滞则经血黯红,阴血虚有热故手脚心灼热,热扰心神则心烦眠浅梦多,热灼津液则小便热黄。
[处方]炒山栀9g,炒丹皮9g,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云苓9g,川芎9g,人参10g,生黄芪25g,炒白术9g,香附9g,女贞子9g,墨旱莲9g,生阿胶粉9g,砂仁6g,甘草3g。6剂,水煎服。
[处方分析]当归﹑炒白芍﹑柴胡﹑香附﹑川芎养血柔肝,调畅肝气,炒山栀﹑炒丹皮清泻火热以养阴;人参﹑生黄芪﹑炒白术﹑云苓益气升提;女贞子﹑墨旱莲﹑生阿胶粉补肝肾阴;砂仁健脾理气;甘草调和药性。
二诊:2009年4月9日,药尽即经至,月经色正,量较前增多,手脚心灼热减,小便调,大便通畅。调方:因经后不宜再动血,故去川芎,经后郁热之象已减,故去炒山栀。继服半个月。
三诊:2009年4月23日,整体情况均有好转,停药。
四诊:2009年4月29日,月经准时,于第27天行经,色量均正。遂以上方义制成药丸继服。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病案二:
[初诊时间]2009年9月3日。
患者陈某,25岁,3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经期仍规律,却由行经7天而改为行经3天,量较前少,色黯红。2009年2月又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3个月一行,每次量极少、色淡,至就诊时间经仍未至。现左少腹隐痛牵及左腰,阴雨天及劳累后重,腿乏力,大便3日一行,大便先干后可,小便可,时心烦,舌黯红,苔薄白,舌根有较大红色滤泡,肝脾脉略数,余脉较弱。
[辨证]损伤冲任,肾虚肝郁。
[辨证分析]手术损伤肝肾精血,故左少腹隐痛牵及左腰,月经量少,迟至;气虚郁热,故大便3日一行,质干;阴血虚有热故心烦,舌根滤泡。
[处方]生地、熟地各9g,炒山药9g,山萸肉9g,炒丹皮9g,云苓9g,生黄芪25g,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枸杞9g,巴戟天9g,青竹茹9g,砂仁6g,甘草3g。水煎服,6剂。
[处方分析]手术损伤肝肾,补肾柔肝为经。六味地黄丸去泽泻,以补肾填精;枸杞﹑巴戟天﹑生黄芪填精助阳益气以温化;当归﹑炒白芍﹑柴胡柔肝解郁;青竹茹清热。
二诊:2009年9月9日,药后左少腹及左腰疼痛略减,脚乏力略减,舌苔厚腻。遂改为养血舒肝,益气调经。
[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川芎9g,云苓9g,郁金9g,人参10g,炒白术9g,香附9g,怀牛膝9g,益母草9g,泽兰9g,桂枝6g,熟地9g,砂仁6g,甘草3g。水煎服,6剂。
[处方分析]虽肝肾不足,但湿阻经络不畅,易致壅补,故疏肝益气养血调经。
三诊:2009年9月16日,药后三五天时左腰腹隐痛一次。
后遵上方义调方三次,以养血舒肝益气为主,兼用补肾益精、疏通瘀血痰浊。益肾用枸杞﹑巴戟天、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等。疏通祛湿祛瘀用浙贝母﹑桂枝﹑醋延胡索﹑焦山楂、丹参﹑艾叶、川断﹑杜仲、怀牛膝、益母草、泽兰等。
又诊:2009年10月19日,于调治一个半月时经至。经色初黯红后淡红,量极少,三天即净,且经期腿木、腿疼、腿乏力,左腰腹疼又重。辨证气血虚精不足,不荣则痛。
[处方]当归12g,炒白芍12g,柴胡6g,云苓9g,人参10g,生黄芪25g,炒白术9g,香附9g,女贞子9g,墨旱莲9g,生阿胶粉9g,川断9g,巴戟天9g,熟地12g,砂仁6g,甘草3g。水煎服,12剂。
后守三诊时方加减,益气养血兼疏肝益肾祛瘀,共调制半年余,经期恢复正常,30天一行,行经3天,左腰腹痛消,月经色可,量少。
【按语】上述两病案均为月经病涉及肝、脾、肾三脏同病,单调其中一脏,均不会取得满意疗效。如病案一中:单调气血则药偏温燥,不利于手脚心灼热、心烦眠浅等症;单调阴血虚有热则药偏滋腻寒凉,后天肝脾气血仍虚而升提无权,则血不归经,经期亦不会准时。故从肝、脾、肾三脏同治而取效甚捷;病案二中:如仅调肝肾精血不足则气血郁滞,痰瘀蕴结,很难发挥最佳的补益作用,仅祛痰化瘀则气血精不足不荣则痛,且月经亦不能按时来潮。故治疗过程中,须注意审查病变涉及脏腑及正邪关系,方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