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行气,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案

疏肝行气,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案

张某,女,64岁,汉族,已婚。2012年10月29日初诊。

[主诉]胸闷、憋气反复发作1年,加重10余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憋气,活动后偶感心悸,每遇生气后症状加重,曾服养心氏、丹参滴丸、心达康等中成药,远期效果较差。10天前患者生气后感胸闷、憋气较前加重并伴心前区隐痛、心慌,自觉双目不适,眼干眼胀、头晕,时感双胁胀痛,时心烦,易激动,胸中烦热,纳食尚可,睡眠差,二便调。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65/100mm Hg。

[体格检查]BP155/95mm Hg,患者老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可。双眼睑无浮肿,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壁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脏未触及,腹部包块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腹部叩诊正常,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体格检查]心电图示:T波低平。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肝功均在正常范围。

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肝郁气滞)。

[西医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高血压病(Ⅱ级,高危)。

[辨证分析]此患者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调,心神心脉失养,心络瘀阻,故见胸闷、心悸、胸痛、失眠;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故见双胁胀痛,心烦,易激动,肝郁化热,故见胸中烦热;肝血不足,目失所养;阴血不足,虚阳上越,故见头晕、目干眼胀。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亦均为肝郁气滞征象。

[治法]疏肝行气,活血安神。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白芍15g 陈皮10g 川芎10g

枳壳10g 香附10g 酸枣仁18g 远志10g

首乌藤18g 合欢皮12g 当归10g 丹参15g

天麻15g 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连服3剂。

二诊:2012年11月1日,患者胸闷、憋气有所减轻,仍眼干、眼胀,失眠,心烦不减,时感胸中烦热,头晕,纳食不香,二便调。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前方加黄芩10g,炒栀子10g,水煎服,日1剂,继服7剂。

三诊:2012年11月8日,患者胸闷、憋气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多于活动后有不适感,无明显心慌,睡眠改善,但入睡困难,心烦、眼干、眼胀减轻,头晕亦减,纳食不香,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前方去炒栀子,加龙齿24g。水煎服,日1剂,继服7剂。

四诊:2012年11月15日,患者胸闷、憋气症状基本缓解,无心慌,活动后亦未觉有不适感,睡眠改善,心烦减轻,未诉眼胀目干,头晕已不明显,纳食可,二便调。复查心电图示:正常范围。前方守方继服7剂,诸症消除。

【按语】肝为刚脏,五行属木,喜条达,恶抑郁,故“气血安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心主血,肝藏血,血液在脉中运行要依靠心气的推动,也需要肝的疏泄。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调畅,心血的运行也会畅通无阻。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气滞则血涩,气不行血,致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便会引发胸闷、憋气、胸痛诸症。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兼以养血柔肝、潜阳安神之法,则肝疏泄功能正常,情志畅快,气机通达,心气通畅,气血调和,心脉和畅,心神得养,则诸症可愈。正如陈士铎《薛氏医案》所说:“肝气通,则心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