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治疗心悸案
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治疗心悸案
沈某,女,48岁,已婚。2013年1月28日初诊。
[主诉]心烦1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而心烦,无胸闷、胸痛,体力一般,伴双目干涩,无视力下降。现症见:心烦,伴双目干涩,无胸闷、胸痛及放射痛,无视力下降,无头晕头痛。睡眠一般,二便可。体型略瘦,舌暗红,苔少,脉细弦。
[既往史]体健。
[体格检查]BP125/85mm Hg。中年女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
[诊断]心悸(肝肾阴虚证)。
[辨证分析]患者七七之年,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兼因体质及生活工作等因素而致明显的脏腑气血失调,尤以肝肾阴虚明显,舌脉俱为佐证。治以杞菊地黄丸为基础,补益肝肾,养精明目,并柴胡、香附、薄荷疏肝,川芎、益母草活血,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治法]补益肝肾,行气活血。
[处方]
枸杞15g 菊花12g 生地15g 泽泻10g
云苓10g 山药12g 山茱萸15g 丹皮10g
酸枣仁24g 远志10g 当归12g 制首乌12g
甘草6g 柴胡10g 香附10g 薄荷6g
川芎12g 益母草15g
水煎服,日1剂。以水煎约400m L,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3年2月4日,诸症好转。前方加黄芪18g,合欢皮15g。
三诊:2013年2月21日,诸症明显好转,但夜间八九点钟即困倦。前方减合欢皮,加石菖蒲10g,炒栀子6g。
【按语】患者年近七七,先天肾气由盛渐衰,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衰少,肝肾同源而俱衰,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而气血耗伤,无以上荣心神,心神失养而不安。肝开窍于目,肝阴亏虚而见双目干涩。但若一味滋补,患者体虚不易接受,且心神清灵,须气血上荣,亦当行气活血以安神。
杞菊地黄丸补益肝肾为底,合酸枣仁益肝血,安心神,远志安神定志,制首乌补益精气,并当归、川芎活血,柴胡、香附、薄荷疏肝理气,益母草活血调经。整方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而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以安神止烦。二诊,加用黄芪补脾益气,合欢皮解郁和血宁心。三诊,考虑补益之品滋腻,加石菖蒲开窍醒神益智,炒栀子泻火除烦。
心神清明,节律有度,则安神止烦。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除服药以养形外,仍须调神。患者应解除思想负担,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情,家人及身边人也应在精神和生活上多给予安慰及照顾,避免精神刺激或过分激动;劳逸适度,形劳而不倦,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安养心神;饮食节制,避免肥腻厚味;注意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定期复查血压、心电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