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降逆法治疗胆囊炎案
平肝降逆法治疗胆囊炎案
辛某,女,66岁。2014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反复呃逆10余年。
[现病史]患者呃逆,纳差,腹胀10余年,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查: BP130/70mm Hg,现患者呃逆,纳差,腹胀不适,后背痛,失眠,二便调。
[既往史]胆囊炎病史10余年,胆囊切除病史5年,否认外伤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体格检查]T36.5℃,P65次/分,R16次/分,BP140/80mm Hg。患者老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可,正常面容,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5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壁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
[辅助检查]心电图:T波改变。
诊断:
[中医诊断]呃逆(肝气逆)。
[西医诊断]胆囊炎。
[治法]平肝降逆。
[处方]舒肝汤加减。
柴胡15g 白芍15g 陈皮12g 川芎10g
枳壳10g 香附10g 厚朴10g 酸枣仁24g
远志10g 首乌藤18g 合欢皮15g 甘草6g
取水800m L,煎取400m L,早晚分服,7剂。
二诊:2014年10月23日,患者呃逆、纳差、腹胀略减,后背仍时有疼痛不适,加姜黄10g,龙齿12g,当归15g,延胡索15g继服,7剂。
三诊:2014年10月30日,患者呃逆、纳差明显减轻,后背疼痛不适减轻,眠不宁,大便稀,仍时有腹胀,香附加量至12g,加槟榔12g,枳壳改为枳实15g,加鸡内金10g,莱菔子15g。继服,7剂。
四诊:2014年11月6日,呃逆、纳差、后背疼痛、腹胀等症明显缓解,唯吐沫多,加姜半夏10,天竺黄10g,云苓10g,以祛痰湿,上方继服,7剂。
【按语】舒肝汤所治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所致。肝气不疏,横逆犯胃,则脘腹胀满。根据“木郁达之”之旨,方以柴胡为君,调肝气,散郁结。臣以香附专入肝经,疏肝解郁,川芎辛散,开郁行气,佐以陈皮、枳壳、厚朴理气宽中,和胃消胀,白芍养血柔肝,合欢皮、远志、首乌藤、酸枣仁安神助眠。
患者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可见呃逆、腹胀等症,治当平肝降逆,复诊时加用姜黄、龙齿、当归、延胡索以活血止痛,宁心安神,三诊时,患者仍时有腹胀等,故加大舒理肝气、健脾导滞之功。待患者气逆之证稍平,又见吐涎沫之证,说明药物偏凉,肝胃痰湿,因而加用云苓、半夏、天竺黄等药。
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药,如四诊时不能及时加用略温性之半夏、云苓,必将损伤患者脾胃之气,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但本例患者胆囊已切除,消化功能受影响,治疗难度相对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