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于冠心病的用药浅述

活血化瘀于冠心病的用药浅述

心主血脉,若寒凝、气滞等阻滞血行,或气虚帅血无力等,皆可致血停滞而为瘀,瘀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治疗当予活血化瘀。此为中医认识冠心病的重要病机学说之一。另有行气活血、补气活血等兼治法,此处不再赘述。

1.古代文献用药 古方活血化瘀以治疗心痛胸痹,由来已久。如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在诸痛门中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等活血理气止痛,治疗死血心痛。清代陈念祖的《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治疗心腹诸痛。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治疗胸痹心痛。值得注意的是,《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地提出了“痛久入血络,胸痹引痛”。药用炒桃仁入心、肝经,破血行瘀,兼润燥通便;延胡索、川楝子行气畅血,长于止痛;木防己除痹止痛;桂枝、葱辛温通阳。此方调气和血,重在调理心肝,通阳宣散,以胸中为主治,为典型的胸痹血瘀证范例。

古代方剂中,活血养血者,如当归、丹参;散瘀止痛者,如延胡索、三七、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等;破血通经者,如莪术、鬼箭羽。还有药食兼用的苦酒、血肉有情的虫类药等。另外,亦有他药兼活血通经之效者,如酒温阳通经活血、山楂消食化积祛瘀、麝香芳香活血通经等。

2.现代临床用药 现代临床上,丹参、川芎、当归、红花、赤芍、三七、桃仁、水蛭等最为常用。一者,冠心病心绞痛病患已久,多正虚邪实夹杂,祛邪不宜伤正,且血瘀多痹阻络脉,因此,破血消癥类相对少用;二者,服药的长期性,需要增加药物的适口性,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故常回避药物性味、感官不佳者。

草木之品,如丹参,入心、肝经,养血活血祛瘀,而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且“能活血,通心包络”(《本草纲目》)。《时方歌括》丹参饮仍为常用,以丹参为君活血祛瘀不伤正,辅以檀香、砂仁行气以助血行。现代制剂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等。当归味重气轻,亦补血活血,尤与川芎相配伍。川芎,善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本草汇言》)。赤芍,自《本草经集注》始分于芍药,“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现多取其行血凉血。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腑;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活血祛瘀的常用配伍。如上,皆可看作化自桃红四物汤。牛膝,苦、酸,平,逐瘀通经,引气血下行,为血府逐瘀汤使引之药。郁金,辛、苦,寒,善活血行气而凉血清心解郁,合木香以活血行气,合菖蒲以清心解郁。有医家以郁金合丁香,虽为“十九畏”之一,而郁金寒降以理血祛瘀,丁香辛散温通向上以调气,为田喜勇等人经临床观察认为可行。山楂消食化积,而有活血之功,于冠心病心绞痛并见高脂血症等为常用。

虫类药物多善通络,而现代方剂中水蛭最为常用。水蛭,出自《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其“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西医学从水蛭提取的水蛭素,是凝血酶的特异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中药学》言水蛭“祛瘀之性甚为峻猛,善于通经水、消癥瘕,非血瘀顽固,他药难以奏效者,不可轻用”。地龙,咸,寒,善通络,清热,利尿,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且价格相对低廉,亦为临床所常用。

现代用药较古方仍有不同。如三七,古代多用于外科、骨伤科、妇产科等,《本草纲目》所列举的“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现亦取其活血祛瘀不伤正,补益强壮而不壅滞,较多地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银杏叶,药用历史较短,为胸痹心痛类证古方所未见。《中华本草》认为银杏叶“活血养心”,其相关制剂银杏叶片、银杏叶滴丸、舒血宁注射液等为临床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