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泻火法治疗高血压病案

清心泻火法治疗高血压病案

王某,男,45岁,汉族,已婚。2015年6月11日初诊。

[主诉]发现高血压1年余,加重伴头涨痛、心烦3天。

[现病史]患者于1年多前查体时发现血压偏高,BP146/100mm Hg,无明显不适,亦未治疗,近日因工作紧张劳累,感头涨痛,头晕,心烦易怒,纳食一般,眠差,入睡困难,大便偏干,小便调。舌质红,苔白,脉弦。

[既往史]体健。无吸烟史,饮酒史20余年。每周饮酒4~5次,每次3~5两。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BP180/114mm Hg,余( -)。

[辅助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微量蛋白等均正常。

诊断:

[中医诊断]头痛(火热上炎)。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Ⅲ级,很高危)。

[辨证分析]患者肝气不疏,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故感头涨痛,头晕;肝火引动心火,火扰心神,故心烦易怒;火热伤阴,肠燥津伤而大便干。舌质红,脉弦为火热之象。

[治法]泻火平肝,宁心安神。

[处方]华明珍教授经验方泻火汤加减。

龙胆草6g 黄芩10g 黄连6g 栀子10g

生地20g 丹参12g 车前草20g 夏枯草15g

竹叶6g 泽泻12g 菊花12g 草决明30g

大黄3g

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5年6月15日,头胀痛、头晕明显改善,心烦易怒减轻,纳食一般,睡眠仍困难,大便软,小便调。舌质红,苔白,脉弦。测BP150/104mm Hg。中药原方去龙胆草,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g以平肝潜阳,重镇安神。3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5年6月18日,头痛基本消失,偶感头晕,纳食可,睡眠改善,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脉弦。测BP140/94mm Hg。方剂改为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中药原方去大黄、黄连,加天麻12g,钩藤12g,杜仲12g,桑寄生12g,首乌藤15g平肝潜阳。7剂,水煎服,日1剂。

后随访患者,血压降至136/86mm Hg,停用中药。改服西药降压维持。

【按语】本证常见于高血压早期及初诊患者,多见于中青年,体形健硕或中等者,且患者常为A型性格,好胜心强,或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或嗜烟酗酒,常缺乏必要的生活调理和心理调理。所以患者易出现火热之象,心肝火盛,火热上炎。高血压病最主要涉及肝,而心属火,泻心即是泻火,火降则亢阳亦降;且心主血,火逆则血涌,火降则血凉脉通,血得以下行,血压随之而降;心又主神明,火亢则神乱,火降则神安,神安则脉静血压平,心与火、血、神相关,故泻心可以降压。泻火方中龙胆草、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车前草、夏枯草、菊花、草决明清肝泻火,另火热上炎多伴阴液不足,故治法不宜仅苦寒直折,而宜清心与养阴兼顾,方中生地甘寒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以制心火,利水以导热下行,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泽泻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丹参宁心活血,佐大黄泻热通便。全方辨证切合病机,故效果明显,待火热之势减,则改用平肝为主,以图长效。高血压病是生活方式病,所以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最好戒酒,调情志,关注血压变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压力加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也越来越广泛,使高血压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这一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应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使血压达标,这样才能进一步避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