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运用经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运用经验
华明珍教授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由于她能依据临证表现,对本方灵活加减。若治疗上肢痹痛时常加防风、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时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虚重者加当归、鸡血藤,气虚重者倍用黄芪,加党参;阳虚肢冷者加附子;阴虚潮热者加龟甲、知母、生地;筋挛麻痹者加地龙、乌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红花、丹参。华教授对于本方无论怎样加减变通,总不失其立方旨意,她说:“若不守病机,随意加减,失去原方的旨意,临床很难奏效。”
1.消渴病痹症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属“痹症”“血痹”“痿证”范畴。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严重地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本症。临床表现如下。
(1)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尿量增多,形体消瘦。
(2)空腹、餐后血糖升高,同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体征:患者皮肤呈对称性麻木或疼痛,下肢重于上肢,夜间尤甚,有虫爬感或袜套感;肌肤粗糙或皮肤瘙痒,或有皮肤深浅感觉减退;肌萎缩或肌无力,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50g,芍药、桂枝、王不留行、地龙、木瓜各15g,鸡血藤30g,红花、丹参、牛膝各10g,全蝎、生姜各6g,大枣5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西医至今尚不清楚。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由消渴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而致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营卫不和,血行不畅,脉络瘀滞,经络肌肤失于濡养所致。其症见肢体麻木疼痛,肢末不温、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舌质淡黯,脉微涩紧等。“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血痹”之方剂,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为法,主治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合桂枝益气通阳,桂枝合芍药、姜、枣以调和营卫;加鸡血藤、红花、木瓜、王不留行、丹参以舒筋活血通络;全蝎、地龙通络止痛;牛膝引药下行。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可改善微循环,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神经生长因子作用,有利于神经细胞损伤的恢复;地龙、红花、丹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环和组织缺氧,从而改善神经功能。诸药合用,共奏气血旺盛、邪去痹通、营卫调和、肌肤得养、诸症消失的功效。
2.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板滞、蚁走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后加剧,检查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其发生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
向某,女,52岁,行政办公人员。因“右大腿外侧麻木1年半,加重10余天”于2015年3月13日来诊。患者体质素弱,易患感冒。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外侧麻木,久站久行后加重,但不影响活动,经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维生素类药物无明显缓解。10天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见右大腿外侧刺痛,遇寒尤甚,得热则减,汗出恶风。查体:右大腿皮色及皮温正常,大腿外侧皮肤痛觉、温度觉、触觉均稍有减弱,局部无明显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右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诊断:右腿痹证(气虚血滞,营卫不和,络脉痹阻)。华教授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5枚,当归15g,独活12g,全蝎10g(研末装胶囊吞服)。6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药后患者病情好转,麻木及刺痛感明显消失。继用前方加鸡血藤20g,再服5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板滞、蚁走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后加剧,检查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其发生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华明珍教授认为,此患者的临床表现应属“皮痹”“血痹”“寒痹”范畴,其病机为阳气不足,营卫俱弱,寒客营卫,气血痹阻,肌肤失养而发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可益气助卫,温经散寒,和营通痹。加当归、独活以加强养血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加全蝎以搜风通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