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度过灾荒的“穷人菜”

苦菜,度过灾荒的“穷人菜”

有一部电影叫《苦菜花》,主题歌中唱道:“苦菜花儿开遍地儿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儿开闪金光,朵朵鲜花映太阳……”歌中唱到的苦菜,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菜,因为其遍地生长,数量众多,所以是过去灾荒之年人们度日的“口粮”。其实,苦菜的最大价值是它的药物作用。

苦菜,别名很多,如山苦荬、游冬、天香菜、天精菜、节托莲、苦麻菜、小苦苣、活血草、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败酱草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路边、山坡、田野、杂草丛中。

苦 菜

《诗经》中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苦、荼,即指苦菜,说的都是可食用的苦菜。《易统通卦验·玄图》中说:“苦菜生于寒秋,经冬历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断之有白汁,花黄似菊,所在有之。”宋代药学家寇宗奭曰:“此《月令》四月小满节后苦菜秀者是也。四方皆有,在北道者则冬方凋,生南方者冬夏常青。叶如苦苣而狭,绿色差淡。折之白乳汁出,味苦。花似野菊,春夏秋皆旋开。”《本草纲目》则把苦苣菜和苦荬菜统称为苦菜。李时珍描述道:“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茎、白茎二种。其茎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茼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救荒本草》中称苦苣菜:“《本草》云:即野苣也,又名褊苣,俗名天精菜……苗塌地生。其叶光者,似黄花苗叶(孛孛丁菜);叶花者,似山苦荬叶。茎叶中皆有白汁。救饥:采苗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生亦可食,虽性冷,甚益人;久食轻身少睡;调十二经脉,利五脏。”

苦菜的嫩叶和根茎都可食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野菜之一。它不知让多少贫穷之人度过灾荒之年,因此又被称为“穷人菜”。民间有“宁吃甘肃一苦菜,不恋百年思红尘”之说,可见人们对苦菜的珍重。红军长征时,就常以苦菜充饥,后来称其为“救命菜”“长征菜”。

据分析,苦菜在花果期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粗纤维。因此,苦菜还可作家畜饲料。在牧民眼中,苦菜属中等牧草,茎叶柔嫩多汁,在青鲜时绵羊、山羊喜食。据记载,苦菜于春季对小畜有抓膘作用。此外,苦菜还是养猪、养兔、养禽的良好饲料。

苦菜的药材名字叫败酱草。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等功效。《神农本草经》称:“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名医别录》称其可“疗肠癖,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本草纲目》称其“治血淋痔瘘”,《本草衍义》介绍说“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口腔炎、胆囊炎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苦菜外敷,还可治刀伤、烧伤、蜂螫、蛇蝎咬伤与疮疖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