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可用来制酒
水蓼之称最早见于《唐本草》:“水蓼生下湿水旁。叶似马蓼,大于家蓼,茎赤色,水挼食之,胜于蓼子。”水蓼也称辣蓼,别名还有蔷蓼、蔷虞、泽蓼、辛菜、蓼芽菜等,往往成片生于湿地、水边或水中。
水 蓼
水蓼自古就用来制酒治病或饮用。据现代科学研究,用水蓼制酒药,是因为水蓼含有大量的根霉生长素,有利于酵母的繁殖。《千金备急方》中记载:“蓼汁酒,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卧足冷。”制作方法为:“八月三日取蓼日干,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取一石,去滓,拌米饭,如造酒法,待熟,日饮之。十日后,目明气壮也。”《本草衍义》中记载:“水蓼,今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假其辛味。”
水蓼根及全草含挥发油、鞣质、蒽醌衍生物等,功效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
酸模,俗名野菠菜,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最早记载于《尔雅》,称须、薞芜。《本草拾遗》称山大黄、当药。《本草纲目》称山羊蹄、酸母。地方名称有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酸姜、酸不溜、酸溜溜、莫菜、酸木通、鸡爪黄连、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等。常常成丛生长于路旁、潮湿地上。
酸 模
《尔雅》郭璞注:“薞芜似羊蹄而叶细,味酢可食。”《本草经集注》记载:“一种极似羊蹄而味酸,呼为酸模,根亦疗疥也。”《本草拾遗》记载:“即是山大黄,一名当药。其叶酸美,人亦采食其英。”李时珍记载较为详细:“芜,乃酸模之音转,酸模又酸母之转,皆以味而名,与三叶酸母草同名……平地亦有。根叶花形并同羊蹄,但叶小味酸为异。其根赤黄色。连根叶取汁炼霜,可制雄、汞。”
威海地区百姓有食酸模的习惯,除了采其茎叶生吃外,还会将其茎叶用白糖搅拌放置浸渍,然后取汁饮用,其汁酸甜可口。
酸模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凉血、利尿、杀虫、解毒之效;嫩茎、叶可作蔬菜及饲料。酸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及草酸。草酸导致此植物尝起来有酸溜口感,常被作为料理调味用。《山东经济植物》中记载,酸模能解毒杀虫、凉血止血、主治疮毒、疥癣、吐血、便血等症。
在欧洲,酸模是1月23日的生日花,被选来祭祀七世纪的大主教——圣尤哈内的花朵。酸模的古名为Rumex,是“吸吮”的意思。古时候人们在旅途中就以吸吮它的叶子来解渴。因此酸模的花语是“体贴”。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如果是女性,一定充满母爱,温柔又善解人意,就像圣母玛利亚一般。当然,一旦恋爱也是无悔的付出,让对方感受到浓浓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