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命力旺盛的“霸王”草

草,生命力旺盛的“霸王”草

在农村的路边和荒地里,或者没人管理的地方,普遍生长着一种藤蔓密生倒刺的植物,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它的覆盖之下,别的植物一般无法存活,所以,人们给这种植物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霸王草。其实,它的学名叫葎草,虽然危害性很大,但也可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入药治病。

葎草为桑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长达数米,缠绕他物或平卧地上,遍体具倒钩刺,为农村常见杂草之一,在田野、路边、河岸、沟旁及村庄附近的空地、废墟上,多成片生长。葎草又称勒草、黑草、麻葛蔓 、葛葎蔓、葛勒蔓、来毒草、葛葎草、涩萝蔓、苦瓜藤、锯锯藤、蛇割藤、割人藤、拉拉秧、拉拉藤、拉拉蔓、拉狗蛋、霸王草、五爪龙、过沟龙、涩涩秧等。

葎草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勒草,生山谷。如栝楼。”《唐本草》记载:“葎草生故墟道旁,叶似蓖麻而小且薄,蔓生,有细刺,亦名葛葎蔓。古方亦时用之。”《本草纲目》记道:“葎草,二月生苗,茎有细刺;叶对节生,一叶五尖,微似蓖麻而有细齿;八九月开细紫花成簇;结子状如黄麻子。”“此草茎有细刺,善勒人肤,故名勒草。讹为葎草,又讹为来莓,皆方音也。”古人有食用葎草嫩茎叶的习俗。《救荒本草》中记载道:“《本草》名葎草,亦名葛勒蔓,一名葛葎蔓,又名涩萝蔓。南人呼为揽藤。旧不著所出州土,今田野道傍处处有之。其苗延蔓而生,藤长丈余,茎多细涩刺。叶似蓖麻叶而小,亦薄。茎叶极涩,能抓挽人。茎叶间开黄白花,结子类山丝子。其叶味甘苦,性寒,无毒。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浄,油盐调食。”

葎 草

葎草生命力非常强,在园林里刚生出时要及时除掉,不然会对其他植物形成威胁。只要有葎草的地方,一般2米以下的植物活不过2年,因为它经常蔓延到其他植物上面,其他植物得不到阳光,时间久了就会枯死。在疏于管理的农田里,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在高速公路上的护坡,用霸王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山东经济植物》中介绍说,葎草地方名又称拉狗蛋、拉拉秧。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茎皮纤维可造纸,嫩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饲料。

葎草呈六裂海星般的叶片绿得可爱,特别是在荒山秃岭的地方,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在葎草丛生的地方,稍不注意,它就拽住你不放,不是手脚被划破,就是衣裳被扯烂,因此乡下人多不喜欢这种草。虽然葎草不是什么有毒的东西,但人人避而远之,如果出现在地头屋角,总要将其除之而后快。殊不知,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厌烦的荒草蔓子,自古以来也是一味良药。

葎草甘、苦,寒,无毒,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炎、膀胱炎等。外用可治疗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等。李时珍专门记载了几个验方:治小便石淋,可掘取葎草根取汁服用,“服一升,石当出”;治小便膏淋,用葎草捣“生汁三升,酢(醋)二合,合和顿服,当尿下白汁”;治久痢成疳,取“葛勒蔓末,以管吹入肛门中,不过数次,如神”;治乌癞风疮,用葎草和益母草适量,“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去滓入瓮中,浸浴一时方出,坐密室中,又暖汤浴一时,乃出,暖卧取汗,勿令见风。明日又浴。如浴时瘙痒不可忍,切勿搔动,少顷渐定。后隔三日一作,以愈为度”。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葎草是我国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过敏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盛花期的葎草。同时,应尽量不要用裸露的皮肤去碰葎草,以防止引起皮肤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