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像猫眼一样的毒草
这种草大家都熟悉,四五月份的山坡路旁草丛中很显眼,枝头顶着一簇簇黄绿色、杯状像猫眼一样的聚伞花序,枝叶折处溢白色汁液。这便是大戟科一类植物,包括狼毒、甘遂、大戟、泽漆、猫眼草等。自古以来,人们认为这类植物具有毒性。
大戟科类植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在全国分布广泛,一般生于路旁、山坡、荒地等处。大体上其枝、叶、花的形状有相似之处,细微处则各有差别。狼毒,有瑞香科狼毒和大戟科狼毒之分。大戟科狼毒又名狼毒大戟、猫眼花根、东北狼毒等,产于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甘遂,又名猫儿眼、主田、重泽、苦泽、甘泽、陵藁、鬼丑、肿手花根等,分布于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大戟,又名荞、邛巨、龙虎草、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将军草、膨胀草、天平一枝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一盘棋、穿山虎等,分布于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泽漆,又名漆茎、猫儿眼睛草、五凤灵枝、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凉伞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五点草、五盏灯、乳浆草、肿手棵、马虎眼、一把伞、龙虎草、铁骨伞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猫眼草,又名猫儿眼、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耳叶大戟、细叶猫眼草等,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山东及东北等地。
大 戟
在古代本草典籍记载中,大戟类植物多半味苦、性寒,有毒。如李时珍在介绍大戟时说,“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今俚人呼为下马仙,言利人甚速也”。李时珍告诫人们,大戟“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甘遂、大戟、泽漆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均被列为下品。甘遂“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大戟 “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泽漆“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由此可知,大戟类的中药都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如张元素所记“大戟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李时珍说:“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甘遂能泄肾经湿气,治痰之本也。”
现代一些医药书籍如《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山东经济植物》等,对这类中药的主治功效记载较为详细。如狼毒“有毒。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大戟“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有毒,宜慎用”。甘遂“有毒。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泽漆能“清热逐水、消痰散结。主治小便不利、周身浮肿、瘰疬癣疮等症。并能防治慢性气管炎,淋巴结核等。全草作土农药。种子油供制肥皂”。猫眼草“能逐水,解毒散结。治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疟疾,并能防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治淋巴结核,癣疮等”。
泽 漆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中的一种禁忌原则,主要是认为相反的中药配伍会产生毒性。其主要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
有一则故事说明了如果违反“十八反”的用药禁忌,可能损害人的性命。李时珍刚开始行医时,诊治疾病十分小心,可是却仍然有意外发生。一次,李时珍诊治一个脾胃虚弱的患者,为了小心谨慎,李时珍仅给他开了一包甘草粉,嘱其回家拌饭服。但未想到患者在回家的途中,买了一碗面条,当时因为没有筷子,患者就随手在路边折了两根小棍当筷子将面条吃下。同时一并吃了甘草药。结果回家没有多久这个患者就死了。原来这名患者在路边随手折的小棍是甘遂的茎,甘遂反甘草,吃了会死人。出了这件事后,李时珍感慨不已,以后诊治疾病开药方更加小心。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姑且不论,但古人从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后人不能不慎重对待。现代医学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大戟、甘遂等药与甘草一起配伍,的确能对动物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不过具体危害多大,还需进一步探讨。
泽漆在典籍记载中,有的说有毒,有的说无毒。比如《名医别录》记载无毒,《唐本草》则记载有毒。《救荒本草》则记载泽漆可以食用。文中记载:“《本草》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及冀州、鼎州、明州,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科叉生。茎紫赤色。叶似柳叶微细短。开黄紫花,状似杏花而瓣颇长。生时摘叶有白汁出,亦能啮人,故以为名。味苦辛,性微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一云性冷,微毒。小豆为之使,恶薯蓣。初尝,叶味涩苦;食过,回味甜。救饥:采叶及嫩茎煠熟,水浸淘浄,油盐调食。采嫩叶蒸过,晒干做茶吃,亦可。”不过,现代植物专家对《救荒本草》中说的“泽漆”与现在所说的“泽漆”,是不是同一种植物,尚存在争论。笔者认为,《救荒本草》中所记载的“泽漆”,当属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而《陕西中草药》又称罗布麻为泽漆麻。
李时珍对泽漆的解释比较详细。他说:“《别录》、陶氏皆言泽漆是大戟苗,《日华子》又言是大戟花,其苗可食。然大戟苗泄人,不可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并云泽漆是猫儿眼睛草,一名绿叶绿花草,一名五凤草。江湖原泽平陆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睛,故名猫儿眼。茎头凡五叶中分,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齐整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花草。掐茎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或以此为大戟苗者,误也。……自汉人集《别录》,误以为大戟苗,故诸家袭之尔。用者宜审。”
李时珍又特别说明,“泽漆利水,功类大戟,故人见其茎有白汁,遂误以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泽漆根硬不可用,苗亦无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阴气,甚不相侔也”。
鉴于大戟类植物种类较多,且形状多有相似之处,有毒与无毒,人们不易区分,所以,笔者认为,以这类植物为药,应该小心谨慎,一定要咨询医院的医生或药师。